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上市近3年,“中國癌癥早篩第一股” 諾輝健康(06606.HK)首次實現稅后盈利。
1月22日,諾輝健康在港交所收市后發布2023年報盈喜預告,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團全年總收入預期介于19.79億元~20.50億元(不包括海外市場收入,下同),較2022年增長區間為158.9%至168.2%;另外,公司實現年度毛利預期介于18.08億元~18.73億元,首年實現稅后盈利,較2022年增長區間為179.9%至190.0%。
官網及年報顯示,諾輝健康專注于多組學癌癥篩查技術創新與管線開發,2021年2月成功登陸港交所;2023年3月,公司成功“摘B”,成為港交所第七家成功“摘B”的18A生物科技公司。
目前,諾輝健康旗下有兩款結直腸癌篩查產品(商品名:常衛清、噗噗管),以及一款幽門螺桿菌檢測產品(商品名:幽幽管),均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并開始正式商業化,另外2023年公司旗下HPV宮頸癌篩查產品(商品名:宮證清)也在香港獲批上市。
針對2023年業績增長原因,諾輝健康在公告中表示,“2023年度,常衛清對集團總收入貢獻達59%,樣本到檢量超104萬份,確認收入實現11.9億元,較2022年確認收入增長235%。”
拳頭產品“常衛清”已然成為諾輝健康的業績支柱,且以較高毛利持續為公司貢獻現金流。
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常衛清全年銷售收入預期介于11.77億元~12.10億元,較2022年增長區間為230.6%至239.9%;全年銷售所得毛利預期介于10.81億元~11.10億元,較2022年增長區間為263.8%至273.6%。
諾輝健康表示,這得益于常衛清銷量及確認收入增加,另外所有銷售渠道的平均檢測價格提高,導致單次檢測收入增加。
年報顯示,常衛清的主要銷售渠道依次為醫院、消費醫療和民營體檢。1月22日,諾輝健康告訴時代財經,2023年,常衛清在公立醫院準入和上量顯著提速,目前醫院渠道銷售占比常衛清總營收的54%。
此前,諾輝健康一度因為發貨量和確認收入量之間存在較大差異而遭到市場質疑。財報數據顯示,2021-2022年,常衛清發貨量分別為66.46萬份、80.56萬份,收入確認量分別為14.45萬份、36.14萬份。
在此次業績預告中,諾輝健康表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常衛清全年確認收入量約為104萬份,較2022年增長188%。
“隨著這兩年我們對于合作伙伴越來越了解,德勤不斷幫助我們對渠道進行評級,以后我們發貨會越來越謹慎,尤其是醫院渠道也沒有那么多的地方存放我們的產品。所以,將來發貨量和收入確認量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小,我們盡可能做到按需發貨,盡快地解決這些問題。”2023年8月,諾輝健康CEO朱葉青在媒體溝通會上告訴時代財經。
除了常衛清,諾輝健康的幽幽管和噗噗管亦錄得大幅度增長。其中,幽幽管2023年銷售收入預期介于4.54億元~4.73億元,較2022年增長區間為118.3%至127.5%;全年銷售所得毛利預期介于4.28億元~4.46億元,較2022年增長區間為127.1%至136.8%。
噗噗管2023年銷售收入預期介于3.47億元~3.66億元,較2022年增長區間為72.9%至82.4%;全年銷售所得毛利預期介于3.05億元~3.23億元,較2022年增長區間為85.3%至96.4%。
針對幽幽管和噗噗管實現銷售收入增長的原因,諾輝健康均提到銷量及確認收入增加,不過在渠道方面,幽幽管和噗噗管則得益于消費醫療渠道及體檢中心的單位產品收入上漲。
營收以及收入確認量大增的情況下,諾輝健康的現金流亦在增長。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團現金結余及特定金融資產預期介于18.19億元~18.21億元。另外集團應收款項及預收款項回籠資金預期介于13.83億元~14.63億元。
研發管線方面,目前,諾輝健康的宮證清(針對宮頸癌)、苷證清(針對肝癌)、易必清(暫定名,針對鼻咽癌)、MCED(針對泛癌種)均在開發階段。據諾輝健康此前透露,公司預計于2027年在中國取得宮頸癌篩查注冊證書。
1月22日,諾輝健康報收17.44港元/股,跌6.44%,總市值為79.84億港元。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68855-0.html諾輝健康預期2023年收入約20億,腸癌早篩產品貢獻近6成,醫院渠道銷售占一半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