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北京市市長殷勇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新能源、新材料、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商業航天是推動航天產業發展、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力量。針對北京市對商業航天產業的政策扶持、服務保障、投資護航、生態營造等內容,近期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下簡稱:市經信局)航空航天產業處處長周斌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目前北京市商業航天形成了“南箭北星”產業布局。市經信局和市財政局從降低企業創新風險出發,首創了商業航天發射保險貼費政策,現已連續四年實施補貼,支持了數十個項目。
為抓住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未來機遇,周斌介紹,市經信局計劃在現有產業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有關支持政策,為商業航天企業提供支持,此項工作已經在推進中。
北京已形成“南箭北星”產業布局
貝殼財經: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科技創新提到首位,新增了加快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內容。1月21日,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新能源、新材料、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你看來,商業航天未來的機遇如何?
周斌:未來,商業航天將呈現出發展潛力大、市場規模廣、增長速度快的特點,具有良好的、廣闊的發展機遇。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專門提到商業航天產業,為商業航天產業未來發展釋放了良好信號。
北京作為商業航天價值發掘和產業布局的先行者,經過幾年努力,一定程度上已具備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和發展要素,具有抓住新發展機遇的能力和產業基礎。
貝殼財經:北京應該如何抓住商業航天的發展機遇?
周斌:為抓住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未來機遇,北京需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繼續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協同發展。目前,北京市商業航天形成了“南箭北星”產業布局:以經開區為中心,集聚了一批商業火箭企業,形成了“南箭”產業集群;以海淀區為中心,集聚了一批衛星制造、運營、應用服務企業,形成了“北星”產業集群。未來,市區兩級會繼續推進產業集聚發展,發揮好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進一步推進經開區、大興區等區的“南箭”產業集群,海淀區等區的“北星”產業集群建設。同時,要充分引導北京市火箭研制、衛星研制、應用與運營服務企業深度合作,促進產業鏈協同與整合,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產業競爭力。
二是要市區聯動做好政策支持。2021年初,北京市就發布了全國首份專項支持商業航天發展的專項政策《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同時,經開區、大興區、豐臺區也陸續發布區級有關政策,市區兩級商業航天政策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未來,我局也計劃在現有產業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有關支持政策,為企業提供針對性支持,此項工作已經在推進中。
三是要深度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商業航天作為未來產業,具有鮮明的科技屬性,必須以創新作為驅動,以人才作為支持。同時,又有著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三高一長”特征,對資金投入有著較高的需求。做好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融合,是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政府部門、科研機構、高校、商業航天企業、金融機構等主體的協同參與。在這方面,北京市的一大優勢是集聚了航天科技集團、科工集團、中科院所屬院所、清華、北航、北理等多家院校,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必須要發揮好這一點。
四是要聚焦突破關鍵技術。商業航天企業要在愈加激烈的競爭中搶占市場,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從國內視角看,雖然北京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但全國各地均在紛紛布局商業航天,產業競爭激烈,技術研發突破是北京商業航天產業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從國際視角看,我國企業與SpaceX相比,在可重復回收火箭等領域還存在一定的技術差距,進而導致了衛星發射成本高等問題。不利于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五是要積極引導企業參與國家航天工程、項目。商業航天企業是“航天國家隊”的有益補充,目前北京市一些企業已經在國家工程或項目中發揮作用。既為企業自身帶來了獲得經濟收益、提升技術實力的機會,更為國家航天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北京市會充分引導我市商業航天企業發揮好自身優勢及特色,積極參與到國家有關工程項目中來。
首創商業航天發射保險貼費政策已連續四年實施
貝殼財經:《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已印發實施3周年,取得了哪些成效?
周斌:《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簡稱《若干措施》)是全國首份專項支持商業航天發展的專項政策。自《若干措施》發布以來,北京市商業航天產業發展進一步提速,目前一定程度上已經具備了較為齊全的產業生態和發展要素,《若干措施》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是市場主體進一步活躍。目前,北京商業航天企業覆蓋衛星制造、火箭制造、地面設備制造、運營與應用服務全部環節,產業鏈獨具特色,已經形成蓬勃發展的“南箭北星”布局。近30家企業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行業機構評選的2023年度國內商業航天30強中北京占據14席,位居首位。2023年,我國民營商業運載火箭企業共實施13次商業發射,全部來自北京。
二是市區兩級政策體系初步形成。自《若干措施》發布以來,經開區、大興區、豐臺區陸續發布《支持星箭網絡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支持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暫行辦法》《商業航天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市區兩級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充分展現了市區兩級對于商業航天產業的重視與支持。針對商業航天產業的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特點,我局和市財政局立足降低企業科技創新風險,首創了商業航天發射保險貼費政策,現已連續四年實施經費補貼。
三是產業發展創新成果豐碩。近年來,“北京三號”和“四維”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實施組網,微納星空“泰景”、航天宏圖“女媧”系列多顆光學或雷達遙感衛星入軌運行,國電高科“天啟”窄帶物聯網通信星座逐步擴容。銀河航天通過“單顆試驗星-技術驗證星座-平板式衛星”“三步走”工程實踐,逐步實現柔性太陽翼、毫米波多波束數字載荷、多星堆疊發射等關鍵技術突破。
天兵科技“天龍二號”成為我國首款發射成功的民營商業液體火箭;中科宇航“力箭一號”大推力固體火箭“一箭26星”刷新我國一箭多星紀錄;星河動力“谷神星一號”實現民營火箭發射“九連勝”,開啟高密度商業化交付新階段;藍箭航天“朱雀二號”成為全球首枚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星際榮耀“雙曲線二號”液氧甲烷可重復使用驗證火箭首飛及復飛試驗任務圓滿成功,這也是國內首次開展液體火箭全尺寸一子級的垂直起降與重復使用飛行試驗。我市商業火箭企業目前也在可重復回收利用火箭領域深度布局,預計2024-2025年可取得關鍵突破。
將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為商業航天企業提供支持
貝殼財經:海淀區是“北星”產業集群的代表,海淀區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情況如何?
周斌:海淀區商業航天產業涵蓋了除火箭研制外的商業航天全部產業鏈環節,包括衛星及終端設備研制、衛星測運控、衛星運營與應用。
近年來,海淀區商業航天企業的數量逐漸增加,企業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企業的業務模式逐步清晰,行業領軍企業逐漸顯現。
貝殼財經:2023年12月初,經開區商業航天領域的企業5天內3次成功發射火箭,備受各界關注。目前,經開區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情況如何?
周斌:目前,經開區已聚集了五十余家以航天為主業的企業。經開區商業航天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火箭企業聚集度高、商業航天企業領域廣、取得多項科技創新成果、將在產業聚集發展和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上繼續發力。
貝殼財經:近期,經開區宣布將通過城市更新,在亦莊新城瀛海鎮籌建“北京火箭大街”商業航天共性科研生產基地。上述基地如何助力商業航天事業的發展?
周斌:據與經開區交流了解到,經開區將在瀛海鎮規劃建設空天街區,帶動商業航天產業進一步聚集發展,“北京火箭大街”商業航天共性科研生產基地正是空天街區的重點布局內容。
項目計劃涵蓋共性技術研發、共享航天試驗、共享航天制造、展示中心以及企業孵化空間。共性技術研發方面,將開展商業航天基礎、共性技術研發,開展產學研合作,為企業提供創新供給。共享航天試驗方面,將搭建共享航天試驗平臺,涵蓋試驗設施十余項,為航天企業提供運載火箭、衛星等的研制試驗服務。共享航天制造方面,將開展星箭關鍵部件智能制造,滿足工業化創新設計制造需求。展示中心方面,將設置商業航天成果展廳,展示產業發展成果和商業發射實況,并開展商業航天主題文化活動。
項目的實施將有助于提升商業航天企業創新效率,降低科研生產成本,加快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進程。
貝殼財經:下一步,北京市經信局針對商業航天還有哪些政策支持?
周斌:在《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及我局商業航天發射保險貼費政策基礎上,我局計劃在現有產業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有關支持政策,為商業航天企業提供支持,此項工作已經在推進中。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金蕾 羅亦丹 韋英姿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66950-0.html商業航天迎來新發展機遇北京將進一步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進擊的商業航天:打響“2.0時代”成本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