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尋位置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指引下,長城旗下魏牌藍山汽車開啟高速NOA智慧領航輔助駕駛系統功能,在高速路長實線前完成變道。
2024年1月2日17時,河北省氣象臺發布大霧橙色預警信號。在位于保定的長城汽車總部,一輛智能駕駛的測試車正準備出發。
不足50米的能見度,讓司機師傅犯了難,但這正是驗證智能駕駛系統性能的“絕佳時機”。測試車輛搭載千尋位置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針對不同天氣、不同海拔多場景進行測試,驗證和迭代算法。
任何一項技術量產上車前,測試驗證是必不可少的階段。這輛測試車已經跑了9個多月。千尋位置在長城汽車的駐廠工程師說,根據目前的測試結果,測試車輛實時動態定位精度在厘米級,能夠很好滿足L3級以上智能駕駛的需求。“像這樣的霧天,車輛不僅知道自己開在哪條道路,還能夠分辨出自己行駛在哪一條車道上。”
長城汽車旗下已有多款車型搭載千尋位置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包括魏牌摩卡和藍山、坦克牌坦克500、歐拉等,后續更多車型將陸續上線。
1月4日,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尋位置”)披露,公司北斗高精度服務在智能汽車累計在線時長已突破10億小時,FindAUTO北斗時空汽車高精度定位方案已在30余款車型上批量交付、累計獲得100余款車型定點,覆蓋國內眾多主流汽車品牌,包括上汽、吉利、小鵬、理想、高合、智己、零跑、一汽紅旗、廣汽埃安等。
中國的智能駕駛市場正迎來技術、商業化和政策三大拐點。隨著北斗時空智能等關鍵性技術不斷突破,以及L3級及以上高階智能駕駛對高精定位需求的拉動,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在智能駕駛滲透率不斷提升,呈標配趨勢。
千尋位置作為提供量產方案的汽車高精度定位服務提供商,為車企提供7×24小時高精度、高可靠、實時無縫的北斗時空智能服務,并提供風險低至10-7/時的“完好性”安全指標,實時對衛星定位結果作出判斷。
從單車智能到車路協同,北斗助力“彎道超車”
河北保定的大霧預警已連發一周。能見度不足,不僅肉眼看不清車道線,作為智能駕駛系統的“眼睛”,攝像頭的“視力”也變差。
“天眼”開始發揮作用。基于北斗衛星所提供的高精度定位能力,千尋位置精準地將汽車鎖定在導航預設車道內,不受惡劣天氣影響,持續保障智能駕駛系統安全行駛。
“中國的地理環境、城市以及人口分布,在全球來看,都是特別復雜的。千尋位置提供的北斗時空智能服務,在穩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冗余性上的保障,會讓我們用起來更安心。”長城汽車智能化副總裁吳會肖說。
120公里/時,變道、超車、切換匝道……上了高速,點按兩下方向盤左側按鈕,輔助駕駛系統開啟。雖然智能系統有些激進,但在半個小時的高速公路車程內,汽車自主決策。匯入主路,車輛自動慢慢靠左變道。在兩個距離相近的匝道口,車輛在長實線前提前變道。
長城汽車智能駕駛平臺副總監李普說,長城汽車全棧自研智能駕駛系統,結合高精地圖及千尋位置的高精度定位方案,在高速公路上實現點對點的領航輔助駕駛(NOA),包括智能進出匝道、智能避讓匯入口、智能變道保護、分心疲勞監測、智能識別易混分岔路等。“針對高速匝道等復雜路況,千尋位置可以助力實現精確定位,提升通行成功率。”
在長城汽車綜合試驗場,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在開展車路協同(V2X)測試,驗證“鬼探頭”這一場景。所謂“鬼探頭”,是指行人或者非機動車突然從視覺盲區中闖出,導致駕駛員避讓不及。在V2X通信技術的幫助下,位于路口的北斗時空智能路側單元(RSU)像“千里眼”和“順風耳”一樣,幫司機探知前方情況,實現提前預警。
千尋位置不僅為車輛提供高精準的定位服務,同時也為V2X和智慧公路提供統一的時間和空間的基準,可以讓各個交通參與方確定自己的精確位置,進而計算和協同。
從車道級導航,到單車智能,再到車路協同。在智能駕駛三大代表性場景,北斗時空智能技術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技術人員透露,未來北斗短報文等衛星通訊能力也將融入智能駕駛系統中,當車輛開到通信網絡不佳的地方,能夠上報位置信息緊急求助。
L3上車前充分驗證,“不能有短板”
2023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委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標志著我國L3級和L4級自動駕駛汽車即將迎來合法上路。近日,北京、上海等城市也相繼發放首批L3級測試牌照。
對L3而言,高精定位是剛需。智能駕駛的關鍵技術是感知、規劃、決策、執行。根據自動駕駛汽車的運行邏輯,車輛在完成從A點到B點的自動駕駛的前提是確定“我在哪”,而后才能解決好下一步的“去哪兒”和“怎么去”的問題。因車輛的控制權在部分情況下可以全部被移交給系統,在城市峽谷、高架、隧道、地下車庫等特殊場景,車輛對定位的精度要求必須達到厘米級,并且具備足夠的高可用性,才能實現盡可能高的駕駛安全。
河北保定,長城汽車哈弗技術中心大樓下。千尋位置自主研發的車規級北斗高精度組合導航定位控制器(簡稱“高精度定位盒子”)P-box。
“車頂的定位天線,實時接收北斗衛星信號。車身內部的高精度定位終端P-box,處理北斗衛星信號,借助千尋位置云端播發的時空智能服務、自主研發的融合定位算法,再結合車輛本身信息,如車速、檔位等,實時輸出厘米級的高精度位置、速度、姿態等信息,支持上層智能駕駛系統完成車輛的感知、決策和規劃。”千尋位置智能駕駛技術專家徐萬榮介紹道。
像這樣的路測,是高精度定位“上車”前進行安全驗證的最后一站。
測試車搭載了一臺“造價與汽車相當”的高精度測試設備,與量產方案的定位設備進行性能對比,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大規模路測,驗證定位的精準性、可靠性。
這樣的測試看似是“不公平”的。比如接收北斗衛星信號的天線。測試方案是形似“蘑菇頭”頭盔大小一般的高精度設備,接收十六個頻點的衛星信號。量產方案是安裝在車頂的“鯊魚鰭”,接收雙頻衛星信號,還要同時接收4G/5G等信號。還比如用于計算高精度定位結果的處理器。測試方案是一個接近電腦主機大小的設備。量產方案是一個手掌大小的盒子。
在千尋位置副總裁、智能駕駛業務負責人年勁飛看來,面向L3及以上智能駕駛,精準性已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指標。“就像木桶一樣不能有短板,安全、可靠,和精準一樣重要。”
“從L2級到L3級自動駕駛,車廠要做的工作可能是之前L2級的100倍,包括測試、產品、技術等一系列準備工作。”吳會肖表示,2024年上半年,長城汽車城市NOA功能會面向消費者發布,預計在2025年推出量產的城市L3自動駕駛功能。
軟硬一體方案成型,高精定位量產提速
在成本大幅降低的量產終端上,實現和高精度性能測量設備相當的定位精度結果,是千尋位置過去幾年努力的方向,也是北斗時空智能大規模落地的技術前提。
長城汽車互聯平臺技術專家李闖回憶,“以前,一旦發現問題,由于高精度定位涉及的硬件、軟件、算法的服務方都不一樣,問題排查的過程很漫長也很痛苦。”
為此,千尋位置利用自研時空智能芯片,推出內置自研車規級定位模組的P-Box,結合自研的深耦合算法,形成了面向高等級智能駕駛的自研閉環,面向客戶提供從開發、量產、售后全生命周期的“交鑰匙”解決方案。
“在推進北斗商業化落地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整條鏈路非常長,有一些環節現有的產業鏈不支持。我們花了幾年的時間打通時空智能全鏈路,將時空智能一體化地注入自研服務、算法及芯片模組中,從而大幅降低應用成本,加快交付速度。”千尋位置市場總經理俞潔瑾說。
以電離層這一技術難題為例。作為全球衛星導航主要的誤差源之一,電離層是高精度定位領域影響定位精度的關鍵因素。隨著第27個太陽活動周期的到來,預計電離層擾動在2025年達到峰值。得益于軟硬一體方案的成型,千尋位置實現“像天氣預報一樣預報電離層”,降低其對智能駕駛的影響。
“自動駕駛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從感知到決策到規劃,感知里有很多硬件系統,還有整個計算功能的選型,再到整個云端訓練算力中心的搭建。當我們在做合作伙伴的選擇時,優先看的是質量以及響應速度。千尋的技術、響應速度非常快。”吳會肖表示。
不止是長城。從2020年廣汽新能源埃安V作為全球首款北斗高精度定位5G V2X智能車正式上市,到一汽紅旗E-HS9、小鵬P7,再到理想one、小鵬P5,吉利博越L、極狐阿爾法S·HI版,千尋位置FindAUTO助力車企完成高階智能駕駛功能的釋放。
目前,基于首創的汽車高精度定位工業化體系,千尋位置能最快為車企在1個月內完成評估,3個月內完成適配,6個月內實現量產。
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前10個月,中國新車高精度定位系統滲透率已經由2022年的1.21%逐漸逼近5%,正處于小規模導入期到大規模放量之間。
“隨著技術方案的逐步成熟,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服務價格、交付質量、運維體系等競爭力都得到了大量提升,2024年有望達到10%的滲透率,時空智能將為更多車廠提升效率。”年勁飛表示,“2024年成為自動駕駛發展的分水嶺,中國消費者的心理也會快速轉變。”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58812-0.html北斗上車破10億小時:千尋位置助力車企“彎道超車”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科技企業加速布局 新能源車主攻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