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空天產業總部基地——星通大廈在深圳市寶安區正式啟用,首批約20家空天技術產業企業確定入駐。基地將整合空天產業鏈上中下游,聚焦衛星制造、基帶技術等技術,為相關應用提供更為廣泛和可靠的支撐,打造深圳市乃至大灣區百億級規模的空天產業發展集聚區。
空天技術是深圳市未來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通過建設全球覆蓋、安全可靠、天地一體的寬帶衛星通信系統,深圳將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世界級影響力的“衛星+”產業集群,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和“網絡強國”“海洋強國”“交通強國”與“航天強國”等國家重大戰略。
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空天產業總部基地啟用
星通大廈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空天技術產業園,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太星通”)總部所在。
亞太星通是深圳發展空天技術產業集群的本土“鏈主”企業,“兩彈一星”元勛孫家棟院士是公司首席科學家。成立七年來,亞太星通累計完成投資約50億元,依托中國工程院院士、衛星總體技術專家周志成設立了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衛星應用院士工作站,聯合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組建了國家航天局衛星通信系統創新中心,成立了“天地一體化信息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分室”等。
發展衛星產業是引領下一代通信技術浪潮的要求。作為亞太地區創新能力領先的衛星運營商,亞太星通高通量衛星寬帶通信系統已全面建成投用,首發星“深圳星”于2020年7月發射升空,這是世界上首顆為移動載體通信定制的高通量衛星,可為海事船舶提供千兆級帶寬接入服務,為民航客機提供百兆級帶寬接入服務,現已成為亞太地區承載終端數量最多的通信衛星,在網終端數量近2萬臺,客機約1500架。今年6月,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時,承擔現場高清直播通信保障任務的衛星正是“深圳星”。亞太星通還是我國衛星商業化應用的領軍企業,近五年,亞太星通基于“深圳星”已簽合同總金額超過20億元。
深圳市航空航天產業協會會長胡戈鋒認為,空天產業目前處在探索和孵化階段,發展的核心在于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深圳聚集了大量空天產業應用端企業,具有支持空天產業發展的豐厚土壤。
亞太星通總裁李杰表示,公司未來將做好產業鏈“連接器”“助推器”和“孵化器”,集聚一批衛星產業鏈重點企業,打造上游制造、中游運營、下游服務的全鏈條空天產業解決方案和創新產業生態,助力衛星升級換代,推動終端小型化,促進用戶終端的全球推廣。
深圳“激活”空天產業鏈
航空航天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近年來,深圳加快推動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培育了一批骨干優勢企業,依托發達的電子信息產業、雄厚的制造業基礎,打造空天技術產業創新及應用發展高地。
空天技術產業是深圳重點發展的八大未來產業之一。為加快推動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深圳編制了相關規劃,出臺了多項重點扶持政策。經過多年發展,深圳已形成從衛星研發、設計到制造、運營、應用相對完善的產業體系。
作為深圳的產業大區,寶安區依托海陸空港交通優勢、區位優勢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高端裝備制造優勢,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推動空天技術產業發展,在衛星通信、航空裝備、航天材料、衛星天線、無人機等領域,培育了寬帶衛星運營及服務龍頭企業亞太星通、航天新材料領域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乾行達、多系統衛星信號模擬器領域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冀聯合技術、工業無人機領域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科衛泰實業等,初步構建了“產品研發、系統集成、高端制造、行業應用”于一體的空天產業核心產業鏈,擁有規上企業2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0家,整體產值約20億元,產業集聚度高,成為打造空天技術產業的創新高地。
2022年11月,寶安區在深圳市率先發布了加快空天技術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以空天技術為代表的未來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代表企業,產業集群年營收達百億元,空天技術產業集群培育2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建設10個市級以上創新平臺。
今年6月,寶安區成立了空天技術產業鏈黨委。寶安區區長王立德介紹,通過黨建賦能,寶安區助力空天產業在空天信息、先進遙感、導航定位領域前沿性、關鍵性技術及應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增強了科技研發和應用公共服務能力。
空天產業成為全球經濟增長重要引擎
空天產業是指以空間技術為核心,利用空間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提供空間信息服務和空間應用服務的新興產業。空天產業涵蓋衛星制造、發射、運行、應用等多個環節,涉及導航、遙感、通信、科學探測等多個領域,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戰略性的特點。
空天產業發展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國產化衛星通信終端的研發制造需要集成電子、通信、軟件等多個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對于提升國家整體技術水平有巨大推動作用。
空天產業正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據預測,未來幾十年,空天產業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包括直接經濟收益,如衛星服務、航空運輸等,也包括間接經濟效益,如通過遙感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通過衛星通信促進教育和醫療等。
近年來,隨著中國航天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火箭發射和衛星制造成本不斷下降,性能顯著提升,應用領域持續擴展。高科技企業開始加速進入航天及其應用領域,空天信息產業快速成型,產業鏈不斷延伸、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目前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空天信息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占GDP比重達到1.4%。
星展測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韓磊認為,國產化降低了衛星通信終端的成本,提高了市場競爭力,還可以根據國內用戶的特殊需求,定制化開發衛星通信終端,更好地保護用戶數據安全。
我國堅持航天技術和產業發展結合,多地積極布局空天信息產業,搶抓發展新機遇,搶占產業新高地。深圳抓住時機,積極培育世界級空天產業集群,加快布局航空航天產業。
首批入駐星通大廈的新加坡io3私人投資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肯尼表示,強大的連通性對船舶來說十分重要。當前,“星通模式”已被證明是一個非常可靠的方式,通過這種合作共贏,我們聚焦船舶參數的物聯網數據,能夠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優勢。(記者 李曉玲 )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3298-0.html加快布局航空航天產業 深圳培育百億級空天產業集群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我國成功發射風云三號06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