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巨型毛筆的老人,左右開弓,一心二用,寫字行云流水;球場中央老大爺接小伙兒傳球,連中數枚三分球……這些短視頻中的主角均為老年人,得益于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正逐漸成為越來越多老年人展示自我、融入數字社會、跨越數字鴻溝的重要窗口。
天津市南開區紅日南路上,靜雅養老院,最近也“哏”出了圈。熟悉的網友可能更為了解的是名為 @哏都養老院的哏事 的網絡社交賬號,從今年4月開始發布作品,僅僅半年的時間全網粉絲量就超過了100萬,90后“捧哏者”陳卓和一群“90后”老人們一起,自導自演的短視頻,在網絡上打造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領地。
“不聽老人言,開心一整年”“事已至此,先吃飯吧”……這些看似俏皮、無厘頭的句子,擊中的正是一些年輕人生活工作面臨的壓力和焦慮情緒。隨著技術發展,通過智能化設備入局數字化媒介生活的年輕人能夠較快地適應和融入時代。在使用溝通層面,逐步開始打破傳統的“長者為尊”的傳統秩序,年輕人擁有了在數字技術方面的話語權和先天性優勢,老年人面對現實場景需求往往受挫,開始反向轉為向年輕人進行學習。
在這個由短視頻構建的平行世界里,陳卓作為唯一的年輕人,他既是“捧哏者”、“制片人”、靜雅養老院的院長,更是帶領“銀發群體”走出“數字困境”的破局者。老人們在短視頻中現身說法,拉近了與年輕人、與網絡、與社會的距離。有網友直呼“繼天津‘跳水掰掰’之后,‘哏都’再次治好了我多年的焦慮!”
院長陳卓和老人們合影
回顧創作之初,陳卓表示,“哏都養老院”名字的由來,與天津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精神相關——天津向來被冠以“哏都”之稱。近期的視頻表演上,有愛捉弄學生、以“啥也不是”為口頭禪的余老師;調皮搗蛋的“顯眼包”卡爾;也有擔任捧哏一角的鮑勃和愛幫老師搭把手的凱瑟琳……《化學課“逝驗”》系列視頻的推出也成為了靜雅養老院躍身網紅的“轉折點”。
此番大膽嘗試,既給了老人們表演的舞臺,帶領院里的老人們玩出了花樣,打破了人們對傳統養老院的刻板印象,又結合網絡熱點表達出老年人面對衰老和死亡不一樣的態度,傳遞樂觀積極的價值,改變大多數人心中對養老院的刻板印象。
“社會在發展,可他們還停留在那個時代,是一件很心酸的事情。”“我們不過是踩著父母的肩膀,見識到了他們從來都沒有見過的繁華。”作為曾經伴隨互聯網一同成長的年輕人,今天正逐漸體會到:裹挾在時代變遷中的老人,在面對“數字困境”時的無所適從。有賴于這種新老“數字互動”,讓年輕人關注到老年世界,也讓“銀發群體”重新校準著自己的價值。通過短視頻的方式,促進老年群體適應社會媒介化發展的同時,在“老人言”的鼓勵下,也緩解了自身焦慮,更賦予了年青一代一定的話語權以及自我身份認同感,讓銀發族從“網絡失語”邁向“硬核出圈”,更讓代際關系于網絡端共生和諧化。(文 朱家齊)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5062-0.html越過“數字困境”,讓銀發族從“網絡失語”邁向“硬核出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數字化賦能 “燈塔工廠”照亮家電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