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消息,賽力斯汽車新款問界M7的熱賣勢頭,正讓該公司的工作人員加班加點,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訂單需求。劉剛,一名在賽力斯汽車工作的員工,原本不需要加班,但現在卻每天工作12個小時。為了盡早交付訂單,他已經不再前往食堂用餐,而是公司專門安排人員將食物送到生產線上,并提供清潔服務。
這些時間節省出來的餐飲時間,已經讓工廠充分利用了增加工時來提高產量的最后彈性空間。為了盡快將新車交付給消費者,賽力斯汽車智慧工廠每天都運營22小時,新的供應鏈投入了超過10億人民幣,并增加了2萬多名員工以確保高質量和快速交付。
然而,這還遠遠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據了解,問界M7的產能已經提高至每日600輛,預計在11月將進一步提升至每日750輛。盡管如此,根據10月16日之前的訂單估算,仍有大約2萬臺新款問界M7的訂單將會延遲交付。
離2023年結束只有2個月,當所有人都認為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由理想汽車主導時,問界再次嶄露頭角。如果賽力斯的產能不跟不上,那么很可能本月新款問界M7的銷量將與理想L7相媲美。
這兩家國內新能源汽車巨頭的競爭從去年一直持續到今年,一家依托著華為強大的渠道和技術支持,而另一家則宣稱要全面學習華為。現在,值得我們深入探討,這場競爭已經演化到什么程度。
然而,新款問界M7只是故事的開端。在過去,問界曾經被理想汽車“毫無還手之力”,但現在,他們推出的新款M7再次在汽車市場引起轟動。僅上市2周,大定訂單已經突破2萬臺,單日訂單超過1500臺;上市25天后,大定訂單超過5萬臺,單日訂單超過7000臺;一個月后,大定訂單超過了6萬臺。
這幾乎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所未有的奇跡。新款問界M7是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發布的第二款車型,而問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只有短短3年的歷史。
根據官方表示,新款M7的改款投入了50億元用于車身、底盤、性能、空間設計、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等多個方面的升級。一個新能源汽車研發人員告訴我們,如果只升級軟件,幾乎不需要花費多少錢,但要改進內飾和外觀,就需要重新制定模具,而這涉及到巨大的成本。在這個背景下,50億元的改款預算并不算太多。作為對比,此前的合資工廠要進行Facelift改款也需要花費相近的金額。
新款問界M7直接與理想L7競爭,前者的大定訂單已經超過6萬臺。這些大定訂單需要支付5000元的定金并簽署購車協議,工廠會按照訂單生產,而且定金一旦支付,將不予退還。這對理想汽車的訂單形勢產生了明顯影響。根據全天候科技報道,一些理想汽車門店已推出政策,允許已經支付問界新M7定金的客戶報銷定金,以確保客戶不會有任何損失。此外,其他車主也享有類似的權益,改定車主也可以享受這一政策。
另一項理想汽車的策略是宣稱自己有現車,這對于不愿等待一個月的用戶來說,顯然具有吸引力。
問界很快制定了應對策略。他們承諾,如果出現交付延誤,將每天為用戶提供200元的補貼,最高不超過1萬元。此外,用戶可以按照延誤天數獲得提車現金補貼。
這一策略使購車更有吸引力,減少了客戶流失率。
一名華為銷售人員告訴我們,問界M7發布后到國慶期間是該車訂單的高峰期,當時需要提前1至2天預約試駕。然而,上周我們探訪了華為銷售門店,銷售人員表示,現在可以當天試駕。這個銷售速度在汽車行業內仍屬正常,因為一款車的熱度隨時間降低,銷量也會下降。
然而,理想汽車有一張王牌,即價格調整。理想汽車目前是“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三家中唯一實現盈利的企業,已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毛利率高達21.8%,超過了特斯拉。在高毛利率的支持下,理想可以通過降價來刺激銷售。
現在,問界和理想汽車的競爭將于12月進入高潮。這個月,問界即將推出旗艦SUVM9。對于任何一家汽車公司,旗艦產品的成功將體現品牌影響力、技術實力和產品實力。
M9對于賽力斯和華為來說也非常重要。這款大型SUV可能售價在50-60萬元之間,提供純電和增程式兩種動力類型,擁有三排座位,盲訂訂單已超過一萬臺。不過,這個成績稍遜于其直接競爭對手,理想L9。當理想L9開啟盲訂模式時,僅用了5小時,訂單數量就突破了4萬臺。
目前,在45萬元級別的SUV市場中,理想汽車幾乎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理想L9每月銷量超過1萬臺,這是自主品牌在這一價格區間實現如此高銷量的最好證明。
然而,問界M9的目標并不僅僅是在500萬元以內做出最好的車,它要做的是1000萬元以內最豪華的SUV。現在,消費者最關心的是定價。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我們,M9是問界的上限,如果價格設置過低,將對后續車型的定價造成負面影響,也會影響品牌形象。
在“42號車庫”發起的調查中,題為“問界M9 VS 理想L9你會選哪個”的調查中,71%的受訪者表示支持問界M9。不過,考慮到樣本相對較小,這一結果仍需進一步驗證。不過,許多選擇問界M9的人提到了該車的智能駕駛系統。
智能駕駛是華為智選車模式下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表示,今年12月,華為城區智駕領航輔助將實現全國范圍內的智能駕駛體驗。
理想汽車唯一的短板似乎是智能駕駛。根據36氪的報道,今年秋季戰略會議中,理想汽車特別強調了智能駕駛的重要性。李想甚至承認,智能駕駛應該提前半年進行全力投入,即從去年中開始,而不是今年初。
然而,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值得關注的信號之一是,小鵬G6上市一個月后,訂單量超過4萬臺,其中高配Max版本的智能駕駛包占比高達70%;而在問界新M7的訂單中,70%的用戶選擇了五座Max版本的高階智能駕駛包,而六座Max版本的選裝率也達到了68%。
一位理想汽車員工告訴我們,除非智能駕駛技術大幅提升,否則理想汽車將面臨艱難的時刻。
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淘汰賽階段,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27.6%,而在今年6月,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更是達到了38%。
市場競爭已經進入了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階段。幾乎每家汽車公司都在提高新產品發布速度,傳統車企平均每三年發布一款新車,而新能源汽車企業則需要每兩年或更短的時間發布新車,因此,像威馬和愛馳這樣產品實力較弱的企業,已經瀕臨淘汰的邊緣。
即使是目前處于第一梯隊的公司,也存在短板。在問界新M7發布之前,華為的底盤質量并不理想;小鵬正在努力改善發布速度、銷售體系和內部管理結構;理想汽車則需要加大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投入。與此同時,上汽和吉利等傳統品牌也在全力推動從傳統燃油汽車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
頭部車企地位的建立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來累積的,如何奪取市場份額是每家汽車公司目前最關鍵的問題。因此,每當一家汽車公司推出一款重要產品時,都可能引發激烈的競爭。
今年,20-30萬元的價格區間仍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最激烈的領域,問界和理想的競爭已經影響到其他品牌。9月份的銷售數據顯示,魏牌藍山的銷量已從最高的5000輛下降到2000多輛,該車最初希望通過性價比來與理想競爭,但現在其價格區間已經與問界新M7有所重疊。一些二線豪華品牌的銷量也在迅速下滑,曾經銷量較高的凱迪拉克XT5和沃爾沃XC60的降價幅度已經高達8萬元。
根據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的說法,中國汽車企業要在市場上生存下來,每年至少需要銷售300萬輛車,而中低端車型需要銷售500萬輛。然而,目前看來,幾乎沒有一家車企擁有這個自信,除了比亞迪。問界的嶄露頭角讓整個汽車行業感到震驚,36氪報道稱,蔚來、領克等公司的產品戰略團隊也已經緊急展開調研,以尋找應對之策。
可以預見,從12月開始,隨著問界和理想汽車競爭進一步升級,雙方的品牌實力將進一步增強,他們將如何應對競爭也將影響其他競爭對手。當問界的品牌優勢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對于更多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要留在市場上的難度將會更大。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4934-0.html新一輪新能源車型大戰即將爆發:問界M9迎戰理想L9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中國冰淇淋“愛馬仕”鐘薛高的崛起與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