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調味品江湖依舊暗流涌動。
過去一年,消費行業整體處于弱復蘇的基調中,餐飲行業的降價之風也吹到了上游的調味品領域。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2024年,調味品行業內多家企業都存在價格下調情況,導致多數企業盈利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不過,各細分賽道的氣候并不一致。
智研咨詢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調味品零售規模1716.9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傳統調味品賽道早已步入存量競爭階段,海天味業繼續一家獨大,虹吸了大部分市場紅利。而更符合年輕人烹飪習慣的復合調味品賽道,則整體處于增長趨勢,對頭部企業發起猛烈追趕。但隨著多方加速入局,紅利也在逐漸被稀釋。
圖源:pexels
重回增長的海天一家獨大
千億規模的調味品行業中,以醬油、醋、蠔油、料酒等為代表的傳統調味品賽道市場規模最大。其中,拋開未上市的李錦記,以醬油作為主業的海天味業(603288.SH)、中炬高新(600872.SH)、千禾味業(603027.SH)與ST加加(002650.SZ),均為代表性的上市企業。
2024年,來自佛山的海天味業實現營收269.01億元,同比增長9.53%;凈利潤63.44億元,同比增長12.75%,穩坐賽道“一哥”的位置,但未達成此前定下的業績目標。這也是2022年風波后,時隔兩年,海天味業的凈利重回增長。
總部位于中山,旗下有“廚邦”與“美味鮮”兩大品牌的中炬高新,2024年實現營收55.19億元,仍然是“醬油老二”。但受近年來股東“火炬系”與“寶能系”相關訴訟計提負債等多重因素影響,中炬高新2024年歸母凈利潤僅8.93億元,同比下降47.37%。
營收規模在賽道內分列第三與第四的,是來自四川的千禾味業,以及來自湖南的ST加加,目前兩家尚未披露2024年年報,但業績表現都不容樂觀。
產品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味業,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22.88億元,同比下滑1.85%,凈利潤3.52億元,同比下滑了9.19%。相較于2022年與2023年時營收與凈利潤均雙位數增長的表現,千禾味業的“零添加”紅利似乎已經見頂。
ST加加的表現則更糟糕。雖然是2012年就上市的“醬油第一股”,但因為近年來創始人家族持續投資失利、未能聚焦主業,ST加加的業績持續低迷。根據此前發布的業績預告,2024年,ST加加凈利潤預計虧損1.35億元至2.5億元。2024年上半年,ST加加營收僅7.89億元,這一營收規模,甚至低于其上市當年。
整體而言,傳統調味品賽道格局已基本固定,整體供過于求的當下,體量上有絕對優勢的海天味業,馬太效應明顯。當前,海天味業無論是營收、利潤,還是股價與市值水平,均遠超身后的三家企業。
2024年,海天味業醬油業務營收137.58億元,同比增長8.87%,中炬高新的醬油業務2024年營收同比下滑1.5%。千禾味業2024年上半年的醬油收入同比增長僅3.5%,較2023年同期60.06%的增幅明顯下滑。截至4月14日午間收盤,“醬油茅”海天味業股價報收42.38元/股,總市值約2356億元。今年,海天味業還將向港股發起沖擊。
盡管與行業“一哥”差距明顯,但中炬高新與千禾味業也并未“躺平”。
截至2024年末,海天味業經銷商數量為6707個,凈增116個。中炬高新經銷商數量為2554個,凈增470個。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千禾味業經銷商數量為3424個,凈增174個。相較于海天味業,中炬高新與千禾味業開拓經銷商的力度顯然更大。
圖源:海天味業
川系企業“三國殺”
相較于傳統調味品賽道,2024年,復合調味品整體仍處于增長趨勢。
火鍋調料、雞精、中式復合調料等是復合調味品的代表。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操作更加便捷、更符合年輕人烹飪習慣的復合調味品成為行業中增速最快的細分賽道之一。
艾媒咨詢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復合調味品市場規模約為1588億元,預計2027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36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3.3%,增速高于調味品整體行業。
2024年,復合調味品賽道龍頭頤海國際營收65.40億元,同比增長6.4%。同一時期,主營火鍋底料與酸菜魚調料等中式菜品調料的天味食品(603317.SH),與主營香菇醬與蔥油產品的仲景食品(300908.SZ),營收分別為34.76億元與10.98億元,同比均實現了約10%的增幅。
圖源:pexels
不過,海天味業、千禾味業等品牌也相繼推出酸辣涼拌汁、火鍋底料等產品入局復合調味品領域,賽道內各品牌能分到的市場紅利也在被稀釋。
2022年、2023年、2024年,海天味業包括復合調味品產品在內的“其它產品”板塊,營收分別為29.32億元、34.99億元與40.86億元,收入增速分別為32.61%、19.35%與16.75%。同一時期,天味食品的營收增速則分別為32.84%、17.02%與10.41%,增速持續下滑。頤海國際的營收增速則從2022年以前的雙位數增長,掉至個位數甚至負增長。
隨著賽道變得愈發擁擠,2024年,來自四川的幾家企業也爆發了“戰火”。2024年11月,天味食品發布通知,嚴禁與公司合作的經銷商同時經營千禾味業旗下火鍋類產品,以及佐餐小菜頭部品牌吉香居旗下的菜譜式復合調味料產品。
降價風席卷調味品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消費需求疲軟的大背景下,降價成為了2024年調味品行業的關鍵詞。
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2024年,調味品行業內多家企業都存在價格下調情況。
千禾味業在2024年半年報中表示,2024年上半年,調味品市場存量競爭更加激烈,為此,千禾味業進一步調整產品價格帶,打折促銷力度加大、頻次增多。
“一哥”海天味業也不例外。2024年,海天味業的醬油產品收入137.58億元,同比增長8.87%;銷量256.55萬噸,同比增長11.63%,由此計算,醬油產品的噸價同比亦出現下降。
降價的風也吹到了復合調味品與味精賽道。
2024年,海底撈(06862.HK)的人均消費從2023年的99.1元降至97.5元。消費端的變化也傳導到了海底撈的供應商、復合調味品龍頭頤海國際(01579.HK)。
2024年,頤海國際向關聯方銷售火鍋調料10.43萬噸,同比2023年增加了5756噸,但每公斤平均售價從2023年的19.3元/公斤,降到了2024年的16.8元/公斤。同一時期,頤海國際向關聯方銷售雞粉、香辛粉等調味料的平均售價也從2023年的22.5元/公斤降至2024年的17.9元/公斤。
頤海國際在財報中提及,由于與關聯方交易的產品在定價上進行了適應性調整,2024年,頤海國際向關聯方的銷售收入為19.74億元,同比減少1.8%。
無獨有偶,2024年,味精行業龍頭阜豐集團(00546.HK)雖然味精銷量同比增加了26.8%,達到163.8萬噸,但味精的平均售價卻同比下跌了16.1%。
當降價成為行業大趨勢,過去一年,多家企業的盈利水平受到影響。
2024年前三季度,千禾味業的營收下滑了1.85%,凈利潤下滑了9.19%。2024年,頤海國際的毛利率由2023年的31.6%小幅下降至31.3%。阜豐集團味精業務所在的食品添加劑板塊,毛利較2023年同比減少28.5%,毛利率為10.8%,同比減少5.2%。
作為充分競爭的領域,近年來調味品行業伴隨餐飲擴容、消費升級、消費需求多元化等多重因素逐步增長,但隨著賽道進一步細分,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仍需不斷做出調整,以滿足消費需求,謀求持續發展。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44062-0.html千億調味品暗戰:“醬油茅”海天味業2024年重回增長,川系三兄弟忙較勁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