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4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繼2024年之后,“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再度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報告提到,2025年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從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到今年的“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進一步提速,多位兩會代表也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出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提交了《關于推動在停車場開展低速無人駕駛,實現無人停取車能力的建議》、《關于推動智能駕駛保險業務發展的建議》等多項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則提出,現階段我國充電樁、車載硬件、輔助智能終端等產業領域仍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亟需構建統一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
圖片來源:圖蟲網
加速構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生態
近年來,汽車產業加速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已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如何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兩會代表們每年關注的重點議題。
雷軍提交了關于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等5份建議。他表示: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正在加速融合,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作為移動智能空間,用戶使用時間將大大增加,產業向消費電子產業生態快速融合,這個過程離不開豐富的產業生態支持。
他提出,現階段我國充電樁、車載硬件、輔助智能終端等產業領域仍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亟需構建統一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基于此,雷軍建議,推動充電設施互聯互通,開展車載硬件技術協議標準化建設,以及鼓勵車企開放智能生態。
無獨有偶,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亦就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布局有限、動力電池回收模式不成熟的痛點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馮興亞認為,目前全國乘用車換電站保有量僅4200余座,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換電建設成本高企、規劃布局整體滯后、電池標準缺乏統一等問題尚待解決。換電模式既符合雙碳戰略也能有效解決補電難問題,因此他希望加大換電模式政策力度、加快統籌規劃布局、逐步統一換電標準等多措并舉加速推廣。
同時動力電池即將迎來大規模的退役期,如何更好地對動力電池進行回收利用,成為汽車產業鏈的新課題。針對現行法規位階較低、現有動力電池利用回收產能明顯過剩、企業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馮興亞希望盡快出臺專項法規標準、加快產業規劃優化產能布局、完善監管措施推動規范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多地已經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等相關產業提出了各自的發展目標。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浙江省推動碳排放雙控工作若干舉措》提出,加快培育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5年底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也成為廣東汽車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2月5日公布的《廣東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行動計劃》提出,實施產業集群培優行動,培育壯大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新興產業。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廣東將支持新能源汽車骨干企業擴量提質,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水平,完善充換電、車網協同等基礎設施,推進廣州、深圳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
據中國汽車工程協會和中國銀河研究院汽車團隊聯合發布的《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預測》,在中性預期下,到2030年,“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為2.58萬億元。
驅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等也與汽車產業密切相關。
報告提到,持續推進 “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
“人工智能與手機、電腦、汽車、機器人融合起來以后,帶來了一種消費體驗功能的重塑性提升。從生產端來講,這不僅僅是有可能會創造一些新的千億級或者萬億級的產業,從消費端也有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消費需求。”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綜合一司司長劉日紅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時表示。
今年開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智駕競賽升溫。年初DeepSeek爆火,AI大模型上車已成為當下車圈熱門概念。緊接著,長安汽車、比亞迪率先提出“智駕平權”、“全民智駕”的口號。“高階智駕平權”一時激起千層浪,多家車企陸續下場。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2月的尊界技術發布會上表示,HUAWEI ADS目前已經實現全國都能開、有位就能停、端到端類人智駕,并為L3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何小鵬則在2月發文表示,2025年年底,小鵬汽車將推出真L3級別軟件(需要車端硬件數倍提高芯片算力和存儲)和硬件冗余能力的自動駕駛。
3月3日,吉利舉行AI智能科技發布會。吉利方面表示:“吉利成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車企。算力上,星睿智算中心2.0綜合算力達23.5 EFLOPS,算力中國第一全球第二 ;算法上,深度融合DeepSeek、階躍多模態大模型;數據上,行駛數據累計百億公里。”
AI等技術正助力新能源汽車轉型、升級、擴圈。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在今年中國智能AI領域出現DeepSeek對全球科技競爭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DeepSeek的成功撼動了依賴算力堆砌的傳統AI發展模式,其低成本高性能的特點,使得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增強了智能座艙和智駕等概念的消費引導,增量效果較好。
雷軍也提出了加快推進自動駕駛量產的建議,他表示,汽車產業已經邁入智能化的高級階段,智能駕駛(含輔助駕駛L1和L2級別、自動駕駛L3和L4級別)成為汽車工業的必爭高地。目前,L3級自動駕駛正在開展上路通行試點,L4級自動駕駛在數十個城市進行示范應用,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已初具條件。
盡管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研發處于全球并跑階段,但是在量產應用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缺乏專屬保險、安全宣傳不足、法律法規不完善等,使得產業界難以進行清晰的產品規劃和推廣應用。
為此,雷軍建議,推進自動駕駛汽車大范圍測試驗證,加快量產商用進程;推動設立自動駕駛專屬保險,加強安全使用宣傳;加快出臺自動駕駛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合法上路身份。
車企智駕戰火熱的同時,何小鵬也關注到了智能駕駛的駕駛主體由“人”向“自動駕駛系統”轉換,但適配的保險產品尚處空白的問題。
他建議相關主管部門加快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不同級別智能駕駛汽車的事故責任劃分,并出臺智能駕駛保險的行業標準和技術指引,為保險公司和車企提供明確指導,規范智能駕駛保險業務的發展。同時,鼓勵車企與保險公司聯合開發適配智能駕駛的保險產品,結合不同技術路線和風險特點,合理確定保險費率和保障范圍,并通過數據共享優化保險精算模型,進一步釋放市場需求,加快中國汽車行業向智能汽車高質量發展的轉型。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35879-0.html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政府工作報告再定調:今年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