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站、健身房、地鐵這些公共場所有多“臟”,你知道嗎?
日常生活場景廣泛存在致病菌污染問題,接觸后如果不能及時洗手,就有可能對身體健康會產生很多不利影響。“科學洗手”非常重要。如何“科學洗手”從而保護個人及家庭健康呢?
時值“全球洗手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聯合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舒膚佳及京東共同推出了《2023科學洗手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
《倡議書》研究結果顯示,在日常生活場景的取樣樣本均有致病菌檢出,致病菌檢出率100%,反映出公共場所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快遞收發及分配中心、公共交通(共享單車、地鐵)、健身房等公共場所和醫院的致病菌檢出率和種類均較高,致病菌污染較為嚴重。
這意味著,隨著日常生活場景日益豐富,建立在不同生活場景下全面、系統的洗手意識,養成科學的洗手習慣被擺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上。
只是“飯前便后洗手”還不夠,生活十大場景要科學洗手
人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手,當“菌從手來,病從口入”成為“老生常談”,養成洗手抑菌的好習慣也已經成為大眾共識,大眾對于洗手的意義和基礎知識的正確認知普遍較高。《倡議書》研究數據顯示,大約92%的受訪者了解“七步洗手法”,但只有不到10%的受訪者可以在生活場景中使用“七步洗手法”洗手。許多人認為“飯前便后”才需要洗手抑菌。
雖然洗手重要性以及科學洗手的認知已基本到位,但公眾的良好洗手習慣并未完全養成,對于洗手場景的認知以及正確洗手方法的踐行仍需提升。因此,《倡議書》聚焦生活中容易滋生致病菌的“十大場景”,廣泛傳播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確洗手方法,幫助更多人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并從中受益。
《倡議書》研究結果顯示,鮑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是各類環境場景中的主要優勢菌,而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等則更趨于特定場所。本次《倡議書》的研究結果一定程度上提醒公眾應該提升對于洗手場景的認知,在相關場景下注意個人健康防護,勤洗手并使用正確的科學洗手方法,減少感染致病菌的幾率。
因此,除了掌握“七步洗手法”之外,在生活中的“十大場景”提高洗手抑菌的頻次也非常重要。
建立科學洗手習慣,對促進大眾健康有重要意義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建立全民勤洗手等良好衛生習慣,對于促進大眾特別是兒童青少年養成健康衛生習慣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在政策指導下,與權威機構、權威醫學領域專家聯手加強全員健康教育,增強全民洗手意識,守護公眾健康還需更多努力。
關注健康生活,于細微處出發。本次舒膚佳聯合權威機構推出的《倡議書》,不僅了鼓勵大眾提升洗手頻次并使用正確洗手方法,更是希望號召大家都能從生活場景這樣的小細節著手,不斷養成“洗手抑菌”這樣的良好習慣,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
《倡議書》還建議,持續強化公眾對“七步洗手法”等標準洗手程序的認知以及普及十大洗手場景教育仍然非常必要,同時可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宣教。作為關心中國全民健康的企業,舒膚佳已連續14年堅持提倡健康洗手習慣,向大眾宣傳正確的健康洗手知識。2022年,舒膚佳和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發展中心一起開展“健康傳中國,洗手在行動”公益活動。據悉,該活動目前以多種形式落地。
一是聯合專家和相關機構共同推出“科學洗手10要點”;二是在商場、醫療機構、學校等場所面向廣大群眾開展參與性較強的科普公益活動,向公眾傳遞正確洗手的理念;三是與相關科研機構一起,依托科普公益活動展開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總結活動經驗,形成專業報告。
10月14日,全球洗手日前一天,舒膚佳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于北京“水立方”(全稱國家游泳中心)再次啟動2023“健康傳中國,洗手在行動”公益活動。推出《2023科學洗手倡議書》,倡議“十大場景,科學洗手”。
同時,舒膚佳還聯合新華網推出了《十大場景洗手歌》音樂短片,不斷強調“科學洗手”在守護全家健康方面的重要性,號召大眾養成“十大場景,科學洗手”的健康生活習慣。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司局負責人、衛生健康行業協會代表、醫學專家、新聞媒體代表、企業代表、博主代表,以及特邀歐陽夏丹作為主持人,共同參與此次健康傳遞公益活動。
舒膚佳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舉辦的“健康傳中國,洗手在行動”公益活動于北京“水立方”正式起航,在此倡議公眾“十大場景,科學洗手”,從洗手這件小事做起,培養健康的衛生習慣;呼吁社會各界加入這一行動,共同推廣正確洗手知識,傳遞健康生活的理念。舒膚佳亦將專研健康,守護國民的健康生活,為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貢獻力量。(文/谷雨)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3078-0.html全球洗手日:生活中這十大場景要科學洗手,你知道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華為云推動歐洲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