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春節期間,全國科技館以“科技溫暖中國年”為主題,為公眾獻上一系列融知識性、趣味性和人文關懷于一體的科普惠民活動,共接待觀眾超300萬人次,迎來乙巳年科普“開門紅”。
從中國科技館舉辦春節“科技大聯歡”,引導公眾探索春節習俗蘊含的科學元素,到福建省科技館里,觀眾在與蛇有關的動手實踐中了解物理學、生物學知識;從廣西科技館內,穿著花棉襖的人形機器人與觀眾互動握手,到黑龍江省科技館聯合全省流動科普設施推出亞冬會主題科普活動……蛇年春節期間各地科技館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給公眾帶來一場炫酷的科技盛宴,這樣的設計和安排,貼近人心,契合公眾的精神文化需要。
近些年,我國科技類場館規模、數量不斷增加,2024年全國科技館年接待人次首次破億,曾被一些人視作“高冷去處”的科技館逐漸成為新的“頂流”。面對越來越大的“流量”,各地科技館如何因地制宜提升展覽水平、提升科普質量,如何帶給公眾更好的體驗感、參與感,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由于管理水平的差異,部分科技場館一度局限于單純展示和演示科技產品。如何讓科技場館主要功能不局限于科普知識的單向傳播?如何推動技術及時更新,豐富展覽形式,與公眾建立更強的“黏性”……看到春節期間科技館車水馬龍的同時,各地科技館管理者還需更多思考,如何使科技館變成“四季紅”“全年紅”。
教育功能是科技館的基本功能,但“科學教育”絕非簡單的“知識補課”,而應該形成一種價值引領——讓更多人了解科技知識的同時,掌握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理性和科學思維,用科學來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科技館應具備更為豐富的精神文化層面的價值——融入公眾生活,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才是它長盛不衰的根本。在炫酷、好玩、有趣中,不斷弘揚科學精神、科學文化,才能讓建立在人類科學文明基礎上的科學共識,突破各種觀念上的壁壘,推動科學技術的更大發展。
說到底,豐富科學教育傳播方式,與公眾建立更緊密的文化連接,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傳播科學思想,讓不論男女老幼都愿意去逛逛,是更多人對科技館的真誠期待。新的一年,期待各地科技館更好玩、更有趣,更具人氣、更接地氣。
(作者:李思輝,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29755-0.html科技館:期待“開門紅”變為“四季紅”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2024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運行平穩
下一篇: 長征八號甲火箭首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