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快手像一面透鏡,在田耕牧野與現代生活之間,交織出一個時代的全景圖。
曾幾何時,逃離父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復一日是成功的標志,返鄉則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互聯網作為時代的“放大器”,也給了返鄉建設的年輕人新的選擇,他們將鄉村創業的過程,原汁原味地搬到了短視頻上。而這些日常,也成為窺視田耕牧野生活的一扇窗口,點燃了城市游子對田野生活的憧憬,也改變了千百年來對農人日常的觀念。
而快手,作為返鄉新農人們活躍的舞臺,也在這場對鄉村的大改造里,從原本大眾眼中的娛樂工具,正在幫助更多的鄉村創業者,駛入創業的“快車道”。
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療愈人生
2022年1月,正值東北寒冬。在外創業失敗的趙秀明和丈夫,再次回到綏化市望奎縣。這個生養他們的地方。
在他們的記憶中,那是人生最冷的一個冬天。零下30度的寒氣中,夫婦二人回到村里,用僅剩的錢買下一個連窗戶都漏風的老房子。
老家的村子不大,村里人的生計主要是靠養牛、養豬和種苞米,就在這座四處漏風的老房子中,夫婦二人在快手上發出了第一個視頻。
“回村只買得起一個連窗戶都漏風、空置了十多年的房子,凍得直哆嗦,只能先好好收拾這套‘破房’。”于是,舊房改造成為了主題。
在凌冽的寒風中,這條記錄生活的短視頻意外上了快手熱門,播放量超過了百萬。
此后,趙秀明順勢將真實、接地氣且溫暖的東北農村生活展現給快手老鐵——左鄰右舍幫忙收拾院子,全家出動串紅彤彤的辣椒,忙里偷閑編一束狗尾巴草,和家人在院里烤玉米和炸麻花,欣賞雨后的超大雙彩虹,每個充滿生活氣息的瞬間,都能引發粉絲的共鳴……
和趙秀明一樣,東北姑娘王雪在2022年時,也開始在快手上緩緩轉動命運的齒輪。那時候的她,仍陷于開婚紗店失敗的陰影之中。
王雪還清晰的記得,關店那天,她獨自站在招牌下,望著夕陽明晃晃的落了一地,落在了緊閉的大門上,良久,幾乎要落下淚來。
丈夫韓鵬,默默承擔起家中的一切。在外人看來,養非洲鴕鳥的丈夫,職業選擇似乎有些另類。而最早嘗試在快手直播的韓鵬,為了緩解王雪創業失敗后的煩悶,建議她也嘗試做一下直播。
一個精致的化妝師、一個愛美的婚紗店主,要和鴕鳥一起直播?這在王雪心中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情。
第一次直播,王雪忐忑的拿著手機對準面前的鴕鳥,打量著這些呆頭呆腦的小家伙們。“大家好,我是心雨,大家對養鴕鳥有什么問題嗎?”面對直播間不足十人的粉絲,王雪似乎在唱獨角戲,右上角孤零零的在線人數,讓她又回想起了婚紗店那種門可羅雀的場景。
放棄的念頭當然不是沒有出現過,只是一閃而過,隨即掐滅。倔強的王雪,開始在固化的直播動作中,嘗試加入新的元素。
轉機也悄然而至,在2023年六月的一天,王雪的直播間突然涌入了上萬人,一開始只是簡單的提問,“鴕鳥能玩原神嗎?”,“鴕鳥會不會開法拉利?”,而隨著王雪天馬行空的回答脫口而出,從此直播間風格也忽而一變,走向了已讀亂回的脫口秀。
王雪在直播
一度把王雪摔得頭暈眼花的“騎鴕鳥”,也成為了直播間的保留節目。在直播間數十萬粉絲的目光中,王雪嬌小的身軀登上大鴕鳥,像是《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映照到了現實世界。輕輕一拍,座下的鴕鳥便甩開了健碩的雙腿,隨即在身后甩出一團狼煙……
從默默無聞到萬眾矚目,有時也只需要一瞬間。
快手助農,一場新質生產力的蛻變
在返鄉創業的年輕群體里,縱然有不少是像趙秀明和王雪一樣,是因為失意而選擇回到鄉村,但也有一些人,天生就對養育自己的家鄉有著更強的責任感。
作為河南農業大學畢業的研究生,宋丹陽因為高學歷,一度成為鄉親口中“別人家的孩子”。而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卻選擇了畢業返鄉,繼續和土地打交道。
2018年,宋丹陽從河南農業大學碩士畢業。那時,她面臨著人生的選擇。她的同學中,有的選擇讀博士,有的干脆從事其他行業,幾乎沒人去做農業。因為做農業就要到基層去,到一線去,是要吃苦的。宋丹陽卻胸懷夢想,不怕吃苦,她為自己規劃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
“我從本科到研究生學了7年的植保專業,對這個專業還是挺喜歡的,想學有所用,讓自己的人生有價值。如果不做農業的話,我不知道自己還適合做什么,能在哪個方面體現我的價值。而且我確實也想爭一口氣,很多人覺得,女孩做農業有點丟人。我就想,女孩也能做好農業,我就要看看我到底能做成什么樣子。”
于是,宋丹陽回到家鄉的河南漯河農科院工作。盡管去了之后被安排做的主要是人事行政工作,但這并沒有打亂她的計劃。她開始利用業余時間,跑到周邊的桃園向桃樹種植專家討教,積累實踐經驗,同時又以病蟲防治為切入點,在快手創作了一系列視頻,通過直播為果農介紹桃樹的選品、講解桃樹種植技術。
盡管年紀輕,但因為視頻內容兼具專業性和指導性,宋丹陽也被很多桃農叫做宋老師,通過4年時間,宋丹陽的快手賬號“桃博士農業宋老師”粉絲已經漲到70多萬。
而在距離宋丹陽所在地一千公里外的寧夏固原彭陽縣楊坪村,新上任的94年村支書張瑋,也曾一度被村民指著鼻子說,“你個女娃能干啥?肯定干不長久。”
和大多數女孩一樣,張瑋也有一個城市夢,大學畢業后,滿懷憧憬地踏入了彭陽縣的一家企業,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然而,工作兩年后,父親突如其來的疾病,如同一記重錘,打破了她原本平靜的生活。懂事孝順的張瑋沒有絲毫猶豫,毅然辭去了工作,回到家中全心全意照顧起了父親。
“父親之前是名鄉鎮工作人員,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父親當時就建議我回到鄉村。”張瑋說,父親深知鄉村發展的潛力與需求,他希望女兒能為家鄉貢獻一份力量。2020年10月,張瑋憑借自身的努力,通過公開招考,成為楊坪村黨支部書記。
今年3月,張瑋榮獲“自治區最美巾幗奮斗者”稱號,和其他獲獎者聊天中得知,不少人在短視頻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們用短視頻宣傳家鄉,我就想著我們是不是也可以。”
張瑋和村民
回到楊坪后,張瑋說干就干,開始將村委的基層工作點滴拍成短視頻,廣撒網式地發布在各大平臺上。
在最早亮相的短視頻里,她介紹自己是一名“94年出生的村支書”。網民的關注焦點卻在她因風吹日曬、有些“顯老”的容貌上,甚至有人質疑她的真實動機,“就那么想紅嗎?”一時間,張瑋不知所措:“為老百姓服務,和長相有啥關系?”
某些時刻,她氣得想放棄拍,而團隊小伙伴勸她:“只要村子能火,受點委屈算啥?”冷靜下來,張瑋學著積極地回應質疑:“每天在外面干工作,顯得滄桑了,不過外貌不影響我為村民服務的決心。歡迎你來楊坪村做客!”
在日后的嘗試和摸索中,張瑋覺得快手有點不一樣——社區友好、平等的“鐵味氛圍”,吸引她把這當作主力渠道。
張瑋的快手賬號頭像,是一張她身穿志愿者紅馬甲的工作照,背景圖是她與村民滿面笑容的大合影。“在我看來,村支書就是服務好每一位村民的服務生。”她很欣慰,許多外地的村干部給她加油,有些正在上大學的粉絲發私信請教她,到農村工作有哪些報考途徑。
短視頻時代,給予新農人無限可能
像趙秀明、王雪、宋丹陽、張瑋這樣的新農人,在返鄉創業的路上,看似在重走父輩的生活路線,但在互聯網時代的放大鏡效應下,也有了迥然不同的一面。
在快手上,她們將農技知識和生活場景原生態的搬到了短視頻上,也因創作內容與鄉村用戶有天然的親合度,實現了內容創作與農資農貨銷售的雙向奔赴。
從今年年初開始,宋丹陽跑遍了全國20多個村落,為果農們做技術指導。在視頻中,她的身影總是出現在各地的桃樹林中,與茂密的桃枝、碧綠的桃葉和粉紅的桃花相伴,而她在短視頻中展現的硬核種植知識,成為果農日常生產中的“指南”。
宋丹陽在山西做技術指導
宋丹陽驚喜的發現,自己每去一個地方,那些果農其實都認識她,能叫出她的名字。她的身影總是出現在各地的桃樹林中,與茂密的桃枝、碧綠的桃葉和粉紅的桃花相伴。接受過她指點的果農笑稱她是“桃李滿天下”的桃博士。為了給農民提供一整套的桃樹解決方案,宋丹陽找到合伙人成立了自己的品牌“桃博士農業”。
2023年,通過快手直播擴大養殖場的影響力后,王雪賣出了4000多只鴕鳥,一年的流水超過了四百萬。物質收獲很重要,但收獲的也不僅僅只有物質。在王雪的帶動下,周邊的十多戶同鄉,也嘗試養起了鴕鳥。
有一位綏化的粉絲,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王雪這兒買了20支鴕鳥幼苗,鴕鳥養大后,又被王雪回收回來。“一只的回購價在2700上下,去除幼苗和飼養的成本,單只利潤在1000以上。除了回收,中間他的鴕鳥拔毛去賣也是我們幫著拔的,這塊他已經看到利潤了,今年也還在持續購買。”王雪說。
通過發布鄉生活作品,擁有了150萬粉絲的明明姐,也在快手上化身云端“村口小店老板娘”,在望奎縣的一個農村小院創造了帶貨“奇跡”。在今年8月的一場直播中,快手數據中顯示,這場15小時的福利直播秀,累計觀看人數超125萬,訂單量超17萬,GMV超1148萬,還帶火了海倫豆油、綏化面包、嫩江鹵鵝、哈爾濱紅腸等眾多東北特產。
明明姐在直播
在明明姐樸素的認知里,“只要東北的好產品能被更多人看到,產業能發展起來,帶動更多人就業,我們東北的孩子就不用跑出去了,大家都能回到家鄉來發展,在家門口實現美好生活。”
作為快手短視頻的“先行者”,他們還鼓勵并幫助親朋好友,通過短視頻致富,培育出了@王大寶的幸福生活、@桃紅姐愛生活、@小東哥和燦燦 等30萬粉絲左右的三農達人。這些賬號不僅和明明姐共享供應鏈資源,還常在彼此的直播間串門增加人氣。
張瑋在快手上的堅持,也換來了當地村民真實的效益收入。今年4月寧夏固原六盤山山花節期間,彭陽縣層層梯田被一樹樹山桃山杏染上爛漫粉色,楊坪村的游客量翻了一倍,民宿也間間爆滿。許多人稱,看了張瑋的視頻慕名而來。
今年,彭陽紅梅杏喜獲豐收,楊坪村的紅梅杏更是掛滿了枝頭。6月20日,張瑋開啟了首場直播帶貨,在快手平臺支持下,專場助農帶貨村里的紅梅杏,在這場直播中,來自全國各地數十萬人涌進了張瑋的快手直播間。此后,她多次開播專場帶貨村里的紅梅杏。在這個紅梅杏收獲的季節,張瑋通過快手電商直播帶貨,為村民銷售了30余噸的紅梅杏,為果農創收48萬余元。不僅一舉解決了紅梅杏銷售難的問題,還讓彭陽的紅梅杏銷向全國各地。
根據《2024快手三農生態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8月,快手三農深度興趣用戶達1.4億,鄉村用戶每日互動量達29.4億,粉絲破萬的農技創作者多達4.5萬人,他們年度發布的視頻總量高達1594.3萬,平均每天,都有2.4萬場農技直播會在快手開播,也有94.8萬的農產品包裹會通過快手銷往全國各地。
在明明姐的快手直播間,周年福利大場中,“明明姐加油”成為粉絲自發的助力評論,直播間點贊則一度接近1000萬。
“我感覺絕大部分快手用戶,都是特別有人情味的,就是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會鼓勵你,當你好的時候,他會希望你更好。”在明明姐的短視頻評論區,就有許多親密值超過10級的老粉。
觀察快手可以發現,現如今不少村里人不僅在線上記錄美好田園生活,而且把婚喪嫁娶、種地養殖、鄉村建設等鄉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搬到了線上。某種程度上,這些擅長運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媒介的三農創作者就像是新農人,他們將逐漸空心化的農村重新激活、連接起來的同時,一個基于線上的新農人社區也逐漸成型。
或許正如“明明姐”所說,快手已經變成了一個線上村,網友們則成為了“線上的家人”。
而這些線上的關系網,也把過去村民們依賴村子半徑產生的熟人社會關系網給無限擴大化了。不僅如此,農民原本的“土產品”也得以跨越地域的限制以更高的效率賣給收入更高的城市群體。
這群80后、90后“新農人”的群像故事,正在改變父輩長期來“靠天吃飯”、困于城鄉次元壁的困窘,依靠短視頻與直播講了一個新農業故事——他們往往帶著“掙點錢”的樸實愿望進來,又在“普惠”的快手價值觀下得到流量的饋贈,并憑借和快手匹配的長期主義價值觀堅持不懈地去拍視頻和直播,最終得到了他們應有的回報。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22265-0.html“三農”創作者爆火背后,人才與鄉村的雙向奔赴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從三個數字看貨運物流里的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