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圖蟲
13家證券公司收罰單,投行領域格外受關注。
近日,證監會官方網站通報11家證券公司投行業務內部控制及廉潔從業專項檢查情況。
根據證監會公告,從檢查情況看,大部分證券公司較為重視投行內控基礎制度建設,由業務部門、質量控制、內核合規構成的“三道防線”內控體系運行總體有效,項目執業質量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個別證券公司仍存在投行內控把關不嚴等問題,一些項目尤其是債券承銷項目盡調核查工作不到位,沒有全面落實勤勉盡責的要求。
從通報情況看,開源證券、中原證券(601375.SH)2家公司被采取暫停公司債券承銷業務6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隨后,中原證券公告表示,目前公司其他業務經營正常。
此外,深圳證監局也對國信證券、華泰聯合證券投行業務的不規范行為開出罰單。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證券公司及其分支機構、證券從業人員共收到各類罰單至少有477張,已超過去年全年。具體來看,罰單主要集中于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涉及387名相關從業人員。
投行業務受關注
根據公告來看,多家券商因債券發行業務被罰。
證監會表示,開源證券被查出在個別公司債券項目中未勤勉盡責,導致募集說明書中存在誤導性陳述。在承銷多項綠色債券時未審慎核查把關,造成債券發行人依托虛假、無收益或有明確資金來源且即將建成等項目違規融資、重復融資,約定用于綠色項目的資金被挪為他用。
公告顯示,中原證券幫助債券發行人與投資者簽訂債券咨詢服務協議,以給予票面利息補差費用的形式非市場化發債。還存在對個別公司債券項目中發行人償債能力核查不充分,個別項目持續督導期未發現發行人財務造假的情況。此外,中原證券還存在原質控部門負責人領取項目承攬獎同時參與質控相關工作,質控底稿驗收把關不到位等。
一位曾擔任非銀分析師的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近年來IPO節奏明顯放緩,優質的IPO項目主要集中在“三中一華”手中。這使得很多股權項目偏弱的中小券商手中IPO項目變得更加稀缺。因此,這部分中小券商投行業務更加依賴債券項目。
除了開源證券和中原證券,中信建投(601066.SH)、申萬宏源(000166.SZ)、海通證券(600837.SH)、銀河證券(601881.SH)、東方證券(600958.SH)、光大證券(601788.SH)、東北證券(000686.SZ)、興業證券(601377.SH)、中航證券等公司視違規問題情節輕重分別被采取監管談話、責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監管措施。此外,深圳證監局也對國信證券、華泰聯合證券投行業務的不規范行為開出罰單。
從罰單下達的時間看,申萬宏源罰單決定日期為8月2日,開源證券、國信證券、華泰聯合證券的處罰決定日期均為10月17日,而剩余9家證券公司的處罰決定日期都在上半年。
另外,證監會對43名直接責任人員及負有管理責任的人員分別采取監管談話、責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監管措施。人員涵蓋公司主要負責人、分管投行業務負責人、內核負責人、質控部門負責人、業務部門負責人及項目組成員,并要求公司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內部追責。
監管罰單年內達477張
今年以來,證券監管部門執法“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從嚴從重從快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實現監管全覆蓋,以維護市場秩序。為了維護市場公平性,證券監管部門對券商等中介機構開出的罰單明顯增多。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0日,今年券商及其分支機構、證券從業人員共收到各類罰單至少有477張,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監管部門對券商共開出的323張。從被處罰業務類型來看,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領先,資管業務次之。
上述前非銀分析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經紀業務條線分支機構、人員眾多,在操作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漏洞,進而引起監管關注。但近年來,隨著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質量格外關注,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投行業務線的處罰也開始增加。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2022年11月,證監會曾針對證券公司投行業務內部控制及廉潔從業進行專項檢查并做通報。彼時,證監會表示,將常態化開展投行內控現場檢查,從“帶病申報”“一查就撤”、執業質量存在嚴重缺陷等典型問題入手,重點檢查投行內控制度是否健全等,促進保薦機構真正發揮“看門人”功能,為注冊制行穩致遠夯實基礎。
在監管力度愈發嚴格的背景下,不僅各家證券公司密集收到罰單,券商從業者的違規行為也難逃監管“法眼”。截至目前,今年已有387名相關從業人員被監管采取監管談話、責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監管措施。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20381-0.html13家券商同1天被通報,2家被暫停債券承銷!年內券商收罰單約500張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