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醫療科普短視頻越來越受歡迎。此類視頻從日常話題出發,以簡潔通俗又頗具網感的語言講述醫學知識,加上身穿白大褂的醫生、真實的診療場景,給人專業權威的印象。這類視頻不僅能提高公眾健康素養,在促進醫患溝通等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面對流量帶來的商機和收益,部分視頻賬號內容庸俗化,甚至有非專業的網紅孵化機構開通醫療領域賬號,以擺拍、造假等手段,利用人們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吸引眼球博取流量,科普為假,帶貨賣課或導診導流才是真正目的。
虛假擺拍是短視頻創作的頑瘴痼疾,醫療領域與公眾生命健康息息相關,造假的代價和危害不小,會誤導公眾認知,影響患者對疾病的判斷。醫學是門嚴謹的科學,容不得半點弄虛作假,這也決定了醫療科普必須以專業為底線。從長遠來看,以舍棄專業為代價的流量獲取,不僅有違醫學倫理,還將消解整個醫療科普領域的公信力。
對待醫療科普的雜音,需從源頭治理。此前不少平臺已經提升了對醫療類賬號的認證條件,提高準入門檻,這是對公眾的生命健康負責。在此基礎上,要形成常態監管,從嚴打擊虛假科普。在近期中央網信辦開展的整治行動中,特別提及“偽科普”“偽知識”混淆視聽的網絡亂象。視頻平臺要與有關部門形成合力,豐富技術檢查手段,加大人工審核力度,共同維護良好生態,讓內容優質、導向正確的醫學科普視頻更好服務公眾。(郎競寧)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09959-0.html醫療科普須嚴守底線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聯合國倡議——以人工智能技術應對氣象災害
下一篇: 國內首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研究機構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