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主辦,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TBI)、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數字信任技術標準推進委員會(CCSA TC603)、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大數據技術標準推進委員會(CCSA TC601)、 IEEE SA信任科技全球推進計劃、中國互聯網協會區塊鏈技術應用工作委員會承辦,上海市徐匯區數據局協辦的2024數字信任生態合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2024數字信任生態合作會議以“數據智能,信任領航”為主題,共設置八大環節,包括主題分享、成果發布、工作組成立、頒證儀式、標準解讀、閉門研討等,涉及區塊鏈、數字身份、數字信任、數據要素等多個主題。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秘書長兼技術部主任趙瑩在致辭中表示,數字信任技術將在數據收益分配、監管治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望激發數據共享流通意愿,保障數據安全可信流通,促進數據要素市場有序發展,標準化工作是支撐數字信任技術應用與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未來,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將持續支持數字信任技術標準推進委員會(TC603)開展數字信任相關工作。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分享了“2024數字信任觀察”,表示數字信任是數字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數據資產化和資產數據化的剛需,是人際信任和制度信任的拓展,是可信數據流通的必然要求。數字信任是指在數字世界中,通過制度、技術等一系列組合手段,在個人、組織等主體間構造穩定預期的能力。數字身份、區塊鏈、隱私保護等技術將組成數字信任的關鍵技術底座,數據要素、Web3.0將成為數字信任發展的兩個核心場景。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區塊鏈實驗室主任、CCF區塊鏈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毅圍繞“區塊鏈+數據要素”進行了主題分享,提出數據要素的核心是數據的共享、協同、融合,數據要素化是我國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和機會。區塊鏈技術有望促進醫療健康、金融服務、商貿流通、交通運輸、安全治理等領域數據要素價值釋放,解決其在數據確權、流通等方面的核心痛點問題。
國家超算長沙中心副主任彭紹亮圍繞生成式大模型與區塊鏈深度融合進行了主題報告,分享了國內外技術融合的典型實踐,提出區塊鏈與大模型的結合可以將區塊鏈共識計算資源轉化為推動AI發展的有價值的計算,同時區塊鏈技術提供的數據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特性可以為AI模型訓練提供高質量的數據保證,從而提高訓練結果的可信度和模型的準確性。
會上發布了《數字信任產業圖譜》和《未來網絡支撐下的數字身份體系:產業和技術發展趨勢(2024)》報告。前者全面梳理了數字信任技術、產品、應用的發展情況,系統性梳理了我國數字信任產業發展動態,洞察產業現狀及全景生態。后者闡述了移動通信網絡作為信息基礎設施,其全球互聯的特性、端側協同的安全環境、廣泛的用戶群體基礎,正為數字身份技術發展賦能。
大會還成立了數字信任技術標準推進委員會(CCSA TC603)未來網絡數字身份應用工作組和數字信任技術標準推進委員會(CCSATC603)城市一碼通應用工作組,并圍繞“區塊鏈賦能數據要素發展”“移動通信網絡支撐的數字身份發展”“Web3.0技術應用創新發展”三大議題開展分組閉門研討。
本屆數字信任生態合作會議齊聚行業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數字信任產業最新進展,發布了多項最新研究成果,啟動了多項重要工作。未來,中國信通院和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將繼續發揮橋梁紐帶和資源匯聚作用,強化技術標準研究、完善產品評測體系、推進產業交流,為進一步推進數字信任融合創新、服務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09089-0.html2024數字信任生態合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瞭望 | 誰能領跑人形機器人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