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訂單沒有以前那么好接了,需要更長時間在路上”“新能源車型的加入,為我們貨運行業帶來全新機遇”“數字化、智能化為我們司機們節約了很多成本”…… 在梳理貨運司機心聲時不難發現,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日新月異,以及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貨物運輸作為連接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橋梁,正步入新發展階段,這也對從業人員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如今,貨運行業正面臨運力供過于求、司機成本壓力增大等多重挑戰。
這意味著,我國貨運行業正經歷著變革與挑戰。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分會(以下簡稱“中物聯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分會”)發布文章,分析了貨車司機群體所面臨的人均貨運量下降、收入減少及從業壓力增大的原因。與此同時,中物聯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分會還呼吁新司機在加入貨運行業前,應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與合理收入預期,理性研判從業風險。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2023年貨運總量超過2018年,達到557.06億噸,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受到運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等政策影響,2023年公路運輸貨運量占貨運總量的比例為72%,比2017年降低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以滿幫、快狗打車、貨拉拉為代表的貨運平臺上的司機人數卻持續增長,近三年平均增長率高達20%,遠高于同期貨運總量的增長率。這種運力增長速度明顯高于貨源增長速度的現象,直接導致了運力市場的供過于求。
中物聯網絡事業部主任、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分會秘書長晏慶華認為,司機數量的快速增長與經濟發展帶來的貨源增長并不完全匹配。特別是城市配送業務的準入門檻低、投入成本小,吸引了大量年輕勞動力涌入,進一步加劇了運力市場的飽和程度。這種供需失衡的狀況,使得貨車司機在尋找貨源時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人均貨運量下降,從而直接影響到司機的收入水平。
除了運力過剩帶來的競爭壓力外,貨車司機還面臨著運營成本上升和運價波動的雙重影響。據《2022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近七成貨車司機反映2022年運價相比往年有所下降,而運營成本卻持續攀升。油價、過路費以及運輸途中的生活成本等費用的增加,使得貨車司機的凈收入縮水。
此外,由于貨源渠道的不穩定,線上攬貨平臺的普及雖然提高了貨運效率,但也加劇了價格戰的激烈程度。許多司機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以低于成本價的價格承運貨物,這無疑進一步壓縮了他們的利潤空間。
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貨車司機從業壓力日益凸顯。據調查,多數貨車司機勞動強度大且工作時間長。高強度的工作模式不僅損害了司機的身體健康,也對其心理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到他們的家庭和生活質量。
面對貨運行業的種種挑戰,晏慶華建議,新司機在進入貨運行業前需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與合理的收入預期?!靶滤緳C”應充分了解貨運市場的真實情況,包括貨源的穩定性、運價水平以及運營成本等。同時,還需結合實際情況和能力水平,理性研判從業風險,避免造成不必要損失。對于已經在貨運市場打拼多年的“老司機”來說,更需要適應這個市場的變化,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優質服務來爭取更多的貨源,從而獲得更多的收入。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了對貨車司機的權益保障力度和關心關愛力度,貨運平臺也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成為貨主與司機之間的“中間人”和“調停人”、化解糾紛的“潤滑劑”。晏慶華認為,貨運平臺的出現,打破了傳統貨運市場“小、散、亂、差”的局面,通過技術整合了供需資源、降低了交易成本,也規范了行業秩序,并逐步發展成為了靈活就業的“蓄水池”。因此,貨運平臺更需積極發揮自身重要作用,通過技術整合供需資源、降低交易成本并規范行業秩序,為司機提供更多的機會和保障。
貨運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發展對于促進經濟增長、保障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但在運力過剩、運營成本上升及運價波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貨車司機群體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社會各界需要給予貨車司機更多關注和支持,共促貨運行業健康穩定發展。(文/谷雨)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07344-0.html透視貨運行業:貨運司機群體面臨挑戰,需要理性規劃職業發展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