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談及紡織面料選擇,從頭到腳清一色的“純棉”。然而,不容否認的是,再純的棉襪也克服不了腳臭。盡管汗液本身是不臭的,但汗液卻為微生物提供了潮濕、溫熱的環境,加之純棉更易吸汗,細菌和微生物也會迅速繁殖,產生大量代謝物(氨氣、醋酸、丙酸等)。這就是汗臭味產生的原因。
隨著公眾健康意識日益增強,消費者也更加關注紡織面料的功能性。有電商平臺統計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近一年參與戶外運動的頻率顯著增加,戶外裝備防水透氣、保暖透濕以及抗(抑)菌面料等,已被廣泛應用。從醫院的手術服到日常的家居用品,從運動裝備到公共設施的覆蓋材料……抗(抑)菌功能正成為抓住消費者眼球的關鍵之一。
然而,由于市面上很多產品在質量檢測、監督管理以及應用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民眾大多缺乏正確認識。為深入了解抗菌紡織品背后的科技與市場。記者專門采訪了南京禾素時代抗菌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文鵬。在全球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的今天,看國內抗菌科技企業,是如何通過產品創新和技術研發,讓抗菌紡織品成為市場新寵。
“消臭”“抑臭”傻傻分不清
“抗菌紡織品主要通過抑制細菌滋生來提升衛生安全,而防臭紡織品則側重于抑制或消除由致臭菌產生的異味。目前市場上存在一個誤區,即認為抗菌等同于防臭,但實際上,只有針對致臭菌的抗菌紡織品才能實現根源防臭。”文鵬表示。
相關檢測顯示,使用后的抗菌紡織品檢測出致臭菌 來源:央視
近期央視新聞也曾就“紡織品號稱‘抗菌抑臭’實際效果究竟如何?”話題,進行深入報道。那么致臭的原因是什么?報道也給出了解答:致臭菌。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選取市面上30款抗菌功能的紡織產品,包括抗菌貼身運動上衣、抗菌毛巾、抗菌襪子,進行專業的抗菌防臭性能測試。檢驗結果顯示,30款樣品防臭效果并不明顯,且該批抗菌功能的紡織產品中共發現16種致臭菌。
科技力量助力抗菌防臭
致臭菌是人體皮膚表面存在的一類微生物,它們分解汗液和皮屑中的有機物同時產生臭味。如何通過科技手段有效抑制這些致臭菌的繁殖,成為面料、紡織類企業研發的重點方向。
“2010年,偶然發現PHBV特定聚合度的低聚物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效果,然后將PHBV和PLA混合熔融紡絲得到了‘一代禾素®纖維’。”據文鵬介紹,禾素時代在抗菌領域的研發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即從PHBV的中試生產開始。作為一種生物基高分子材料,PHBV廣泛應用于可降解塑料、生物基化工品和污水處理固相緩釋碳源等領域。此后,禾素時代創新性地將PHBV經過特殊酶解工藝,制備出環保安全的OPHB生物基廣譜抗菌原液,并通過技術結合,成功研制量產出非水溶性生物基抗菌抑臭原紗——禾素Pro®纖維。纖維的表面蘊含了OPHB生物基抗菌活性因子,這些因子通過獨特的機制作用于細菌和病毒的細胞膜或包膜上,不僅破壞了其完整性,還改變了膜的通透性與電荷平衡,進而實現對細菌和病毒的高效抑制與殺滅效果。
禾素Pro®纖維
文鵬表示,禾素時代成功研制量產的禾素Pro®纖維,其抗菌成分不會隨汗液溶出到皮膚上,完全避免了抗菌成分對人體皮膚益生菌的未知風險。
談及近期市場上“抑臭”概念的興起時,文鵬表示,致臭菌的概念已經提出二三十年了,國內一直沒有相應的標準對抗致臭菌的效果進行評價,禾素時代一直在積極推動抗致臭菌標準的制定。2023年,禾素時代參與起草制訂了由中國服裝協會發布的國內抗致臭菌標準:《紡織品 抗致臭菌性能的檢測和評價》T/CNGA 58-2024。
新標準針對人體部位的25種代表性致臭菌,提供了一套詳細的定量檢測方法和技術要求,以及綜合評價體系。推動了紡織品防臭抑臭性能檢測的嚴謹性和專業性。“這種雙重檢測標準使得評估結果更貼近消費者的實際穿著體驗,為消費者提供了更明確、更可靠的產品選擇依據。為紡織品抗致臭菌性能提供了量化檢測方法和評價體系,有助于規范市場,提升產品質量,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明確的選擇依據。”文鵬說。
標準與社會生產、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從“抗菌抑臭”到創新研發,以禾素時代為代表的科技企業致力于讓更多優質產品惠及更多消費者,推動上下游相關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為紡織行業發展重塑新優勢,創造健康生活新方式。(文/朱家齊)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106526-0.html禾素時代:抗菌抑臭科技,帶動健康紡織消費新潮流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