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歷史上的一段輝煌時光,那時候的社會雖然仍然是封建統治,但是經濟上卻相當發達,文化也繁榮。唐代的文化和習俗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今天的結婚大全欄目,跟小編來看一看唐代的結婚禮儀吧。
唐代處于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又屬“開放型”社會,其開放特點不僅表現在政治制度、民族政策、外交關系等方面,而且反映在民間禮俗和婚姻制度上。當時,女性地位較高,貞節觀念淡漠,使唐人婚姻呈現出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特點。
唐代婚姻的開放風氣,首先表現在青年男女擇偶相對自由和對美滿婚姻的大膽追求上。《唐律·戶婚》規定:子女未征得家長同意,已經建立了婚姻關系的,法律予以認可,只有未成年而不從尊長者算違律。這條規定,從法律上為青年男女的自由擇配己開了綠燈。
封建社會時代的所謂貞節則指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這是對婦女的一種片面要求。在我國古代,自開始重視和強調貞節以來,婦女的離婚、再嫁便越來越不自由。但是在唐代,離婚極為常見,再嫁不以為非,貞節觀念的淡薄在整個封建社會都為罕見。
唐代結婚條件: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同姓不婚
古人認為:男女同姓,其生不繁古人認為結婚的一大作用,就是傳宗接代,開枝散葉,繁衍人口。而同姓結婚,不利不同姓氏間傳播。而現代法律規定的“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不得通婚,則是從遺傳學的角度考慮。綜合歷史所觀:西方大家族多有家族遺傳病,而中國則少之又少,不得不說有這一婚俗的功勞。
3、結婚年齡
古代是結婚年齡是男20,即“弱冠之年”,又稱“行冠禮”。古代男子滿20歲,則由家族長輩、德高望重者戴上一布帽,稱為“冠”。表示男子已長大成年,于公共場所將被以成年人對待。家族集會等可與成年人一起出席,亦是言明可承擔責任,可以成家了。
女子的成婚年齡則較男子早些,是15歲,即“及笄”。女子滿15歲,就要將辮子解開,梳上發髻,插上簪子,稱“及笄”
唐代結婚禮俗步驟:
1、納彩
開剪也叫“納彩”是指男家于迎娶前一個月,將結婚日子提前通知女家,謂“送日子”。男家將給女方的彩布、衣物送往女家,謂“送嫁妝”。并請一兒女雙全的有福之婦女,為姑娘裁衣,謂之“開剪”。
《婚禮》:“昏禮,下達納采,用雁(后亦以鵝代)”
2、問名
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詢問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貼后,卜吉合八字。
3、納吉
是男方問名、合八字后,將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禮表示要訂婚的禮儀。古時,納吉也要行奠雁禮。
4、納征
就是大家所俗知的送彩禮。
5、請期
雙方討論定下婚禮日期。
6、親迎
以前新郎是不去女方家里的,至明、清時期,開始要求新郎也要到女方家。
小結:不管是在哪個年代,就算到了未來的幾百年,也不可能說所有的人都一樣富有,在唐代也一樣,有錢人家婚禮自然喜慶熱鬧,沒錢的也只能盡力了。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42-4785-0.html唐代結婚禮儀 唐代的婚禮是怎樣的?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漢朝婚禮禮儀 漢朝有哪些婚禮禮儀?
下一篇: 結婚禮儀布置圖片 婚禮主題風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