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南京城南古長千里,也就是現在的中華門外的雨花路東側秦準河畔,有一座南京城最古老的皇家寺廟一一大報思寺。明清鼎盛時期,大報恩寺范圍達到了“九里十三步”,與靈谷寺、天界寺曾被譽為金陵三大寺。
大報恩寺的原址是長干寺及阿育王塔,建于公元240年,到了南唐時期,此地淪為軍營廬舍,直到北宋時期才再度復興。之后,僧可政又于公元998年,在長干寺建塔,將從終南山所得唐玄奘大師的頂骨舍利瘞藏于此。公元1017年,長干寺改名為天禧寺,寺塔也改稱稱“圣感”。公元 1288年,天禧寺又被詔改為“元興慈恩旌忠教寺”。公元1408年,寺塔在大火中被毀,4年后,明成祖朱棣命工部在原址上進行重建,是為大報恩寺。關于朱棣重建金陵大報恩寺一事,正史上所作的解釋是為了報答其父朱元璋和馬皇后兩人的養育之恩。但在市井中卻傳朱棣當年重修大恩寺是為了紀念其親生母親。
大報恩寺的重建工程浩大且艱巨,從時間上來講,前后歷時16年;從人力來看,動用了當時從全國范圍內征集來的良匠軍工10萬人;從耗資方面來看,用用錢糧2485484兩銀,就連當時鄭和下西洋所剩下的百余萬銀兩也用于建塔工程。
大報恩寺建成后,幾經劫難。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雷電襲擊引起寺內大火,天王殿、大殿、觀音殿、畫廊林林總共140多間皆被焚為灰燼;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塔心木腐朽,塔頂傾斜,僧人洪恩募捐千兩白銀對它進行重修;清順治十八年以后,內府還有地方都有撥款對其進行修繕;而最后一次修復工作在清嘉慶七年展開,修復竣工之后還繪制塔圖并附志。
1842年8月29日,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使身在南京的大報恩寺塔慘遭洗劫。11月初,當時駐守南京的日軍在大報恩寺三藏殿遺址上挖出一個石函,石函上刻有文字,記載了玄奘頂骨遷葬的經過。挖出石函的消息雖被日軍嚴密封鎖,但各種傳言不斷,很快就被媒體曝光。
日軍迫于與論的壓力,承認挖出玄奘法師頂骨的事實,并由日軍高森部隊交予汪精衛政府。當時負責接收的是例外交部長兼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長褚民誼。移交的文物有玄奘頂骨、金佛像一座、納骨小龕,還還有一些玉飾寶、古錢。
基于玄裝大師的顯赫名聲,想來迎請供奉的寺廟絡繹不絕,其靈骨一分再分,如今,玄類舍利分別保存在南京玄類寺、南京靈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臺北玄裝寺、新竹玄類大學、日本琦玉縣蕊恩寺、日本奈良三藏院、印度那爛陀寺9處。而其中最為完整的應是南京九華山的那份舍利。
玄裝頂骨和金鐵大磬任何一件都能成為一方寺廟的鎮寺之寶,當年的金陵大報恩寺同時擁有這兩樣寶物,其規模該是何其龐大,實在令人對其充滿無限遐想。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36-37842-0.html叔叔奪得侄子的皇位后建一寺廟,內藏兩奇寶,日軍入侵時意外發生(叔叔奪得侄子的皇位后建一寺廟)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長野博與迪迦奧特曼25年后再聚首 粉絲 感謝財團B的鈔能力(長野博與迪迦奧特曼25年后再聚首)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