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于哲學、中醫學和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
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從《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和《左傳》“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到《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相互關聯的模式,自發地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系及其整體把握的思想。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于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接觸和觀察,認識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墻”,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類在特性上可相比擬的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國哲學史上的五行思想類別: “直到現在,我們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種意義分析過了,為了清楚起見,我們再把這幾種意義綜合列舉如下:
指五種行為原則,疑為荀子所持。
指五種物性,如尚書洪范及周子太極圖說所持。
指人類生活上的五種必須的物質條件,如左傳里蔡墨所持。
為分類學上的五種分類原則,如呂氏春秋所持。
指借著陰陽二氣之流動而存在的五種『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黃帝內經素問所持。
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屬及流水。它們的象征意義分別為生機興發,活動或變化,孕育或培植,禁制與伏藏。此為蕭吉所持。
以上有關五行的六種意義,除(1)及(3)之外,若把其余(2)(4)(5)及(6)這四項結合起來,才是陰陽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義。
▲------------------------------------五行------------------------------------▲
*五行:金水木火土。
*方位:東西南北中。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竊:金竊土,土竊火,火竊木,木竊水,水竊金。
*五行相溺:金蒸水,水溺木,木溺火,火燥土,土掩金。
*天干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甲為棟梁之木,東方。乙為花果之木,東方。
丙為太陽之火,南方。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墻之土,中方。己為田園之土,中方。
庚為斧鉞之金,西方。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癸為雨露之水,北方。
*地支相沖(激):
子(鼠)與午(馬)相沖,丑(牛)與未(羊)相沖, 寅(虎)與申(猴)相沖,
卯(兔)與酉(雞)相沖,辰(龍)與戌(犬)相沖,巳(蛇)與亥(豬)相沖。
*地支相害(穿):
子(鼠)與未(羊)相害,丑(牛)與午(馬)相害,寅(虎)與巳(蛇)相害,
卯(兔)與辰(龍)相害,申(猴)與亥(豬)相害,酉(雞)與戌(犬)相害。
*地支相刑(妨):
子(鼠)與卯(兔)相刑,丑(牛)與戌(犬)相刑,寅(虎)與巳(蛇)相刑,
辰(龍)與辰(龍)相刑,巳(蛇)與申(猴)相刑,午(馬)與午(馬)相刑,
未(羊)與丑(牛)相刑,申(猴)與寅(虎)相刑,酉(雞)與酉(雞)相刑,
戌(犬)與未(羊)相刑,亥(豬)與亥(豬)相刑。
*地支相合(和諧):
地支三合:
子(鼠).辰(龍).申(猴)合水局;巳(蛇).酉(雞).丑(牛)合金局;
寅(虎).午(馬).戌(犬)合火局;亥(豬).卯(兔).未(羊)合木局;
地支:
子(鼠)與丑(牛)相合化土,寅(虎)與亥(豬)相合化水,
卯(兔)與戌(犬)相合化火,辰(龍)與酉(雞)相合化金,
巳(蛇)與申(猴)相合化水,午(馬)與未(羊)相合化日月。
*地支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子(鼠)屬陽水,北方;亥(豬)屬陰水,北方。
寅(虎)屬陽木,東方;卯(兔)屬陰木,東方。
巳(蛇)屬陰火,南方;午(馬)屬陽火,南方。
申(猴)屬陽金,西方;酉(雞)屬陰金,西方。
辰(龍).戌(犬)屬陽土,中方;
丑(牛).未(羊)屬陰土,中方。
▲------------------------------------五行------------------------------------▲
五行概念的產生之源
關于五行概念的產生根源,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1、五方說
一般認為,五行的概念濫觴于殷商時期的“五方”觀念。殷商時期的先民們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已經意識到農耕畜牧與從不同方位來的風雨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而產生在祭祀中對不同方位風雨的祈求。如在當時的甲骨文中已有“癸卯,今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的卜辭。殷人將商朝的領域稱為“中商”,并以此為基點分辨東西南北四方,從而建立起“五方”觀念。如甲骨文中又有“東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南土受年”及“王貞受中商年”等卜辭(《卜辭通纂·天象門》)。
2、五材說和六府三事說
春秋時期出現了“五材說”和“六府三事說”。古人在日常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認識到木、火、土、金、水五種自然物質的功用,如《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說:“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五材是人們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必不可少的水、火、金、木、土五種基本物質,如《尚書·周書·洪范》疏說:“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是為人用。”
“六府三事說”先見于《尚書》,后見于《左傳》。其具體內容與“五材說”大致一樣,也指水、火、金、木、土五種物質,但另加了“谷”。如《尚書·虞書·大禹謨》說:“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左傳·文公七年》說:“水、火、金、木、土、谷,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以上兩說中的水、火、金、木、土,皆指實體的物質本身,并非為哲學的抽象概念。
3、五星說
古代先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不僅認識到方位風雨對農牧業的影響,而且進一步認識到時間、季節、天體的運行變化對農耕稼穡的作用。在觀察四時氣候的變化和天體運動的規律的基礎上,將天氣的運行分為五個時節,即所謂“天之五行”。如《左傳·昭公元年》說:“分為四時,序為五節。”《管子·五行》說:“作立五行,以正天時,以正人位,人與天調。”《白虎通·五行篇》說:“言行者,欲言為天行氣之義也。”又說:“四時為時,五行為節。”古人在觀察天體變化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水、金、火、木、土五星,因其運動,故曰行星。此五星乃九大行星中用肉眼可觀察到者,依次又稱為辰星、太白星、熒惑星、歲星和鎮星(或填星)。五星在宇宙中的運行有一定規律,并與四時氣候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故稱之為五行。《史記·歷書》說:“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漢書·天文志》說:“五星不失行,則年谷豐昌。”由此可見,五行是古人觀星定律的產物,反映了四時氣候變化的規律,是四時氣候特點和生化特點的抽象,已不再是具體的五大行星。3.2.1.4五種元素說隨著觀察的不斷深入,古人逐漸認識到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基本物質,不但為人們生活和生產所必需,而且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元素。此五種基本元素自身的運動變化,形成了繽紛多彩的物質世界,如《國語·鄭語》說:“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此“元素說”是由五種“自然物質”的概念抽象而來,已是具有哲學意味的概念了。
《尚書》始明確提出“五行”一詞。如該書《夏書·甘誓》說:“有扈氏威侮五行。”該書《周書·洪范》說:“鯀堙洪水,汩陳其五行。”此五行雖可能仍指水、火、木、金、土五種基本物質或元素,但其內涵中已具有“行”,即運動、變化和聯系的涵義,比“五材說”等有了很大發展,可以說這標志著五行概念的基本內涵已大致確立。
參考資料:http://whgx.library.sh.cn/datalib/2003/Opus/DL/DL-20031201112023
五行是中國古代道教哲學的一種系統觀,廣泛用于中醫、堪輿、命理、相術和等方面。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潤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斂)、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那么它又是怎樣與季節、神獸聯系在一起的呢?
五行與季節的關系?在五行學說的統攝下,自然界中的空間方位可劃為五方:木居東方、金居西方、火居南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五行與四季相配,分別是木主春,火主夏,金主秋,水主冬,土主四季。
木本向陽而生,它在春季陽氣始生時開始生長。東方正是日出之處,所以木放在東方。火的本性是炎熱,夏季炎熱,而南方是陽氣最盛的季節和方位,所以火放在南方。金的本性是清涼肅殺,秋季樹木落葉不再生長,而西方是太陽落山的方位,太陽落山前后陽氣衰落,氣候清涼,所以金放在西方。水的本性是澄澈寒冷,冬季氣候寒冷,我國北方氣候也是寒冷,所以把水放在北方。土的本性厚實適中,有利于萬物生長,中央地處四方之中,所以土放在中央。
五行中與神獸對應的是:木青龍、火朱雀、土黃龍、金白虎、水玄武。青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之四靈之一,是代表太昊與東方七宿的東方之神,于八卦為震、巽,象征四象中的少陽,四季中的春季。
1、木對應:東方,甲乙,綠色,青龍
2、火對應:南方,丙丁,紅色,朱雀
3、土對應:中央,戊己,黃色,黃麟
4、金對應: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5、水對應: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五行地理:五行學說里,南方屬于火,東方屬于木,北方屬于水,西方屬于金,中央屬土,協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擴展資料:
季節關系
五行是指氣體的五種運動方式。
春天屬木,代表氣體向四周擴散的運動方式。春天,花草樹木生長茂盛,樹木的枝條向四周伸展,養料往枝頭輸送,所以春屬木。
夏天屬火,代表氣體向上的運動方式。火的特點就是向上,夏天各種植物向上生長,長勢迅猛,所以夏屬火。
長夏屬土,長夏是夏和秋之間的一段過度期,天氣濕熱,莊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時期,所以長夏屬土。
秋天屬金,代表氣體向內收縮的運動方式。金的特點是穩固,秋天收獲,人們儲蓄糧食為過冬作準備,樹葉凋落,所以秋屬金。
冬天屬水,代表氣體向下的運動方式。水往低處流,冬天萬物休眠,為春天蓄積養料,所以冬屬水.
古人認為一年可細分為五季,分別對應木、火、土、金、水五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五行
春季和一天的寅卯辰三個時辰,就是早晨三點到九點太陽初升,陽關和煦,成少陽、陰陽,少是小的意思,陰陽就是說陽氣的量只是一份。
夏季辰巳午未就是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太陽當頭照,陽光強烈,成太陽三陽,太就是大的意思,三陽就是說陽氣的量是三份。
秋季和申酉戌三個時辰,也就是下午三點到晚上九點,太陽逐漸西沉,陽光逐漸減弱,把它叫做陽明、二陽,明是顯著的意思,二陽就是陽氣的量是兩份。
冬季和夜間,太陽在地球的另一面,地球隔絕了太陽的光和熱,于是就有了陰,這個時候陽氣淺潛降,陰氣主事。
《黃帝內經》中,三陰三陽與晝夜的關系
《黃帝內經》把亥子丑就是二十一點到第二天凌晨一點叫做太陰,叫做三陰,陰氣的量是三份。
子丑寅就是23點到第二天凌晨5點,把它叫做少陰、二陰,陰氣的量是兩份。
丑寅卯就是凌晨1點到早晨7點,把它叫做厥陰、一陰,厥是盡的意思,厥陰就是陰氣少到了極點,少到了盡頭,陰氣只有一份。
一晝夜12個時辰中,也就是二十四小時中,三陽各占三個時辰,就是各占六小時。
三陰之間,兩兩重疊兩個時辰,厥陰和少陽又重疊兩個時辰,就是四小時,這就是《黃帝內經》關于三陰三陽的劃分。
陰陽是天地之道,無處不在
如果陰陽是對氣的質的區別的話,三陰三陽是對陰或陽量的區別,陰陽二氣不亢不烈、不冰不寒,是是幻育生命的基本條件。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也就打上了陰陽的烙印。
那陰陽的烙印在哪里呢?
任何一片植物的葉子、花瓣都有正反兩面,這就是陰陽的烙印。
我們肌肉的收隱和束身,肺的呼出和吸入,心臟的收縮和舒張,氣泡的同化和異化,精神狀態的興奮和抑制,覺醒和睡眠等等。
任何一項生理活動都存在著陰陽二氣,既相對立又相協調的運動變化,所以說陰陽無處不有,無處不在。
陰陽是天地大自然幻育生命的本源,是天地之道,道就是規律啊!
即原本的自然科學屬性已經不言自明了,既然陰陽是幻育生命的基本條件,所有的生命都會被打上陰陽的烙印,萬事萬物也就都有陰陽。
所以用陰陽來解釋萬物的生成,以陰陽來描述人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用三陰三陽來命名臟腑經絡以及病名、病癥,這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中醫說的氣到底是什么意思?
陰氣、陽氣是區分氣的性質的,三陰三陽是區分陰陽氣的量變的。
現在講五行又說五行是區分氣的運動狀態的,運動趨向、運動方向的。
所以有人就說你們中醫竟說不清楚,我說哪點說不清楚了,你給我說說你所說的氣是什么意思?
經典物理學認為,構成宇宙的三要素是物質、能量和信息。
中醫學的一個氣字,就包含了物質、能量和信息這三個要素,其實物質的,構成宇宙的是氣,構成人體的是氣,構成萬事萬物的都是氣。
氣是物質的,氣是協調能力的,我們說這個小伙子很有力氣,說明他攜帶的能量較多,他做的功就多。
當代的物理學家揚起了牛頓力學物質宇宙的信念,認為組成宇宙的是能量,而不是懸浮在虛空空間的物質。
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又是由看不見的能量所組成的,而不是可感知的物質。
因此在我們的世界中,物質實體是從子虛烏有中出現的,這就是現代量子物理學的觀點。
所以這個觀點認為,能量構成了宇宙萬物,物質只是能量的凝聚,是能量表現的一種形式。
而中醫學中的氣字,就可以直譯為量子物理學中的能量。
所以我認為,中醫所用的氣的概念比經典物理學更先進,能和現代量子物理學比美,和現代量子物理學所說的能量構成萬物是一回事。只不過用詞不同罷了。
五行是萬物生長化收藏的根源
《素問·陰陽印象大論》說“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六微旨大論》說: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
你看這兩條原文,一個是說四時五行是萬物生長化收藏的根源。一個是說升降出入是萬物生長化收藏的根源。
顯然,五行就等于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五行和升降出入是一回事。
如果大家覺得你這個結論有點不可靠,那我們看《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說到: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運宣行,勿乖其政。“不失其宜”和“勿乖其政”的意思是一樣的。
它把天地升降就是氣的升降出入和“五運宣行”就是五行的交替運行相對仗,這是直接把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和五行對應起來講述。
所以通過認真的學習《黃帝內經》原文,大家就可以明白。
由于季節和溫度的變化,導致了自然界運動趨向的變化,進而就是植物有了生長化收藏的節律,動物有了生長壯老已的過程。
顯然五行研究的也是幻育生命的自然條件,就像我前面所說,在不少教科書上說五行學說的基本觀點是認為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基本物質所構成的。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由這五種基本物質地相雜和相合而化生的,這是符合樸素唯物主義的。
大家看看,這種認識和《黃帝內經》在五行本意的理解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這是沒有學習或者沒有理解中醫經典的原意的說法。
這種物理的說法招致了當代對中醫的諸多詬病,甚至很多人提出五行應當淘汰,這不能不說是中醫學術界的一種悲哀和無奈啊。
中醫經典用陰陽區分氣的性質
用三陰三陽區分氣的量變,用五行區分氣的運動方向,這一學說闡述的是地球上幻育生命的基本條件。
這個條件和美國宇航局在地外尋找人類宜居行星的條件殊途同歸,異曲同工。
這就是《素問·寶命全形論》所說的“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天地之氣’就是天地的能量,‘四時之法’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五行規律。
這個條件失衡就意味著太陽系的毀滅,就意味著地球生命的終結。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不隨著萬物的變化而變化就是超越。
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講述的正是不隨著萬物的變化而變化的自然規律啊,是超越。
五行五色歸類的依據
舉一個五行和五色的例子。
顏色是光線照在物體上之后,物體表面所反射出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在我們人類視網膜上的反映。
這種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對人類和動物的細胞有沒有作用呢?人們還沒有研究清楚,我想即使有作用,這種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但有一點是比較明確的,就是某種顏色大面積渲染以后,對人的心理和情緒會有一定的影響。
有人從這樣的力學的角度講述日月星辰的運動和人之間的關系,解釋不同顏色對人體氣的運動的影響,這是別開生面,值得進一步探討的研究思路。
古人認為,大自然有了陰陽五行才有了萬事萬物,于是就可以把萬事萬物按照陰陽五行來分類。
顏色也是事物之一,所以顏色也要按照五行來分類。
一般人們所說的樹葉色綠,火焰色紅,土地色黃,秋霜色白,都可以理解。
如果按照五材的角度來談五色和五行的歸類,那就以形而下的氣來解釋形而上的道,肯定不能自圓其說。
我認為,當某種顏色大面積渲染的時候,可以影響人的氣的運動,從而就會有心理的和生理的反應,這才是五行和五色歸類的依據。
五行五色歸類的內在原因
在海濱和大草原,很少有抑郁癥的人,草原和海濱大面積的藍色、綠色的環境令人的氣息展發,使人心情舒暢,郁悶得到宣泄,焦慮得到緩解。
紅色率即上升,容易使人興奮。那些特別偏愛紅色服飾的人,一般都是氣虛的,血壓偏低的,精力不足的人。他會本能的選擇紅色系列的服飾來提高自己氣的上升能力。
但是精神分裂癥的病人,如果處于大面積紅色渲染的氣氛中,就會引發狂躁癥的發作。于是紅色就和上升的火氣聯系了起來。
白色利于氣的內收,就利于人的冷靜思考和內省。所以教室、圖書館、會議室和一般的家庭中都把墻壁粉刷成白色,使人能夠冷靜的學習和思考,于是就把白色和內收的精氣聯系了起來。
黑色利于氣的下降,利于人的步靜和安眠,所以晚上睡覺的時候,要把窗簾拉上,燈關掉,房間所有的物體沒有光源的照射就變成了漆黑一片,人很快就睡著了,于是就把黑色和下降的水氣聯系了起來。
靈堂的布置只能用黑白二色,它利于人體氣的內收和下降,使在場的人能夠靜下心來,深切的追往比我們先走的人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
黃色利于氣的穩定,給人一種平穩莊重的心理感受,所以古代選用黃色作為皇帝的服飾,皇家居所的主色,它表達了希望統治穩定,天下太平,社會和諧,于是就把黃色和平穩的土氣聯系了起來。
這應當是五色和五行歸類的內在原因。
我想強調的是,顏色只有大面積渲染的時候,才能對人的心理和氣的運動發生微小的作用。
而不是一粒小小的種子、果實,或者是一棵棵小小的植物,它的顏色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和功效。
《尚書·洪范》中說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 五行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順序是 金、 木、水、火、土,
對應的是方位為
金:白 位置:西
木:青 位置:東
水:黑 位置:北
火:紅 位置:南
土:黃 位置:中
五行是指氣體的五種運動方式.
春天屬木
夏天屬火
秋天屬金
冬天屬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間要有過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氣的平穩運動。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26-7475-0.html五行與氣候的關系,五行與氣候的關系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