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會說話的人,他們的說話技巧,實際上全依仗的是“不說話”時的技巧。
01
我們總是認為:
善于言談的人,一定很適合做銷售;
滿懷熱情地和下屬接觸,他們就一定能接受我;
如果話題豐富,別人一定會感到我的話很有意思,這樣我身邊的人就會喜歡我,戀愛也不成問題。
因此,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總是希望在他人面前表現得健談一些。
的確,會說話是一種技能,是現代社會生存的必備手段。
不會說話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工作中,我們總是想快速地學會怎么去和別人舒服地交談,希望能在別人面前侃侃而談。
但其實,不說話與會說話同樣重要。
《不說話的藝術》一書中提到:假如你和對方的關系是對等的,那么你所擁有的時間,即說話的時間是50%,而不說話的時間也同樣是50%。
作家林宛央曾經在文章中提到過一件自己的糗事:
某次,她和老公打算購買某二手房,于是約見了房主。
房主看起來約50左右,來的時候帶了一個8歲左右的小姑娘。
見面時,為了打破僵局。
她先開了口:“呀,這小姑娘真漂亮,是您的孫女嗎?”
“是我女兒。”
她的老公見狀,立馬打了個岔:“看您是開車來的,住的地方離這不太近吧,真是麻煩你了?!?span style="display:none">6RN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房主連連擺手說“不麻煩,不麻煩”,就住在****。
林宛央一聽,又來勁兒了。
“啊,我知道那個地方,就在七里屯那一片兒對吧?!?span style="display:none">6RN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房主沒吱聲。
多虧了老公又成功把話題轉移,才避免了又一次的尷尬。
后來,她收到老公發來的一條短信:“如果不懂,能不能閉嘴。”
可見,說話是門藝術,不說話更是藝術。
日本人際關系專家麻生賢太郎就曾經說過,“雄辯是銀,沉默是金”。
聊天也一樣,要學會留白。
借用徐嗖的一句話:懂得閉嘴是教養。
02
越是原本不善言辭的人,就越容易掉入一個陷阱——希望變得健談的強烈愿望,于是說話就不自覺地步入“自我中心式”。
所謂“自我中心式”,就是將自己的主張強加給別人,完全不理會對方的反應,只要談話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就會得到滿足感。
比如下面這種場景下的說者和聽者,很多人可能都有經歷過:
說者:我跟你說,一到冬天的時候,有件事我總是看不慣。
聽者:什么事?
說者:停車場啊!無論商場還是超市,殘疾人專用的停車位上都不是殘疾人在用!真缺德。
我這個人最看不慣這個了。要是有殘疾人想停卻沒地方停怎么辦啊?你說是不是?
聽者:這倒是……
說者:對吧?社會公德就應該人人遵守才對嘛!但有些人就是特別缺德。
就像上回,我在蛋糕店買蛋糕的時候,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叔插隊來著……
這段對話里,說的人剛一開口,好像要說一件很重要的事,結果說了半天也不過是對一些事不關己的話題發發牢騷而已。聽的人自然沒了興趣。
如果說者有著和殘疾人接觸的經歷,或者自己身邊的人因為這些事而遇到困難,說出的這些話或許會更有說服力一些。
但如果只是為了表達“社會公德應該人人遵守”,就沒有必要長篇大論一番。
這種不考慮對方反應的“自我中心式”說話方式,無論話題多么豐富,表達多么到位,聲音多么有感染力,在他人耳中,也與“噪音”無異。
要防止這種尷尬的局面,就一定要注意不要搶走對方“停頓”的時間。
益智類的答題節目里,主持人問到嘉賓時,都會在公布結果“回答正確”或是“回答錯誤”之前刻意空出一段時間,或者再一次問“你想好了嗎”、“不再改了嗎”。
接著,就在大家已經忍耐不住的一瞬間,說出“正確”這兩個字。
如果沒有前面的“停頓”時間,用再怎么凝重的聲音說“正確”,都不能讓挑戰者有一種攻破難關的感覺。
正是有了這10秒以上的“停頓”,才使得主持人的話顯得生動有力。
閑聊時也一樣,想要將對話連貫起來,一定要給對方留有“停頓”的余地,充分了解聽者的反應之后,再組織后面要說的內容。
真正會說話的人,他們的說話技巧,實際上全依仗的是“不說話”時的技巧。
03
除了利用“停頓”時間,還有一種不說話的技巧,是從“外表”著手。
這里的外表包括著裝、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
當“外表”和說話內容傳達著相反的意思時,即便你有律師一樣的伶牙俐齒、幽默大師一般的幽默感,想要將自己真實的想法傳達給對方也非常吃力。
因為人總是傾向于優先考慮從“外表”感受到信息。
看到一個人背后的書架上整整齊齊地擺著很多書,就會認為這個人應該知識淵博;看到一個人左手無名指上戴著戒指,就認定這個人已經結婚了。
日本的審判員制度開始實行的時候,最先改變的就是被告人的著裝。
以往都是身穿黑色法袍的審判員審判身穿囚服的被告。而現在,被告都改為穿西服。
因為囚服會誤導市民,讓他們覺得這個人就是壞人。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外表作為傳達信息的手段是多么強大。
再比如,對方說“我討厭你”時,如果是微笑著說出來的話,言語所傳達的信息就會和字面意思不一樣,甚至可能傳達著相反的意思。
我有一個男性朋友,曾經和我抱怨妻子總是疑神疑鬼,有時特別難相處。
有一次,朋友回家晚了,妻子說:“今天加班了嗎?”
朋友:“啊,可不是嘛,累死了?!?span style="display:none">6RN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接著妻子似乎察覺到了什么,陰陽怪氣地說:“又去喝酒了吧?”
朋友解釋了很多遍,自己真的是去加班,妻子終究是信了,但兩個人都覺得這樣很累。
朋友和妻子溝通不暢,正是因為他的表情、態度和猶疑的言詞所傳達的信息不一樣,讓妻子產生了誤解,引發矛盾。
其實,為了讓“說話”技巧有的放矢,先熟練掌握外表的技巧,即使不說話,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
比如,“等一下,你說得不太對吧”,像這樣不太好直接問對方的時候,就可以利用眼睛向上看的方式,傳達你對此懷有疑問的信息。
眼睛向上看,比搖頭的否定感要弱一些,可以向對方傳達“稍有疑問但是會聽到最后”的意思,所以不用擔心會損害對方對你的信賴感。
再比如,女性在對心儀的男性表示好感時,時不時地抬頭看對方,即使不說話,對方也會注意到。
“說話”絕對不只是動嘴,然后傳達自己的話語那么簡單。
要加上不說話時的表情、動作、手勢,即從外觀能夠感知的印象的全部總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說話”。
很多人把會說話誤認為是健談、圓滑、口才好,因此,刻意把自己鍛煉成滔滔不絕的演講者。其實健談只是會說話的一部分體現。
出色的演說家,往往是通過高超的傾聽能力,來捕捉對方的需求,從而在措辭上進行相應調整。
真正會說話的人,是會在該講話的時候大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不該講話的時候,懂得適時閉嘴,同時還能讓談話繼續下去。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26-14529-0.html懂得閉嘴的人 恰恰是真正會說話的人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與其低智商的善良 不如高智商的冷漠
下一篇: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人品 朋友圈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