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一個內向的孩子童年里
都有被嫌棄的時刻
帶閨女去玩沙子。
一對母女看我們來了,媽媽馬上說:“看,來了個小姐姐,跟小姐姐一起玩吧。”小姑娘靦腆地笑了笑,又自顧自地玩了。
這位媽媽不斷地鼓勵孩子,一會兒說,“你看小姐姐的模型多好看,咱們用小桶跟她換著玩吧!”一會兒說,“跟小姐姐說一下你的名字,幾歲了!”
每次,小姑娘只是友好地對我閨女笑笑。
我閨女是個“自來熟”,主動跟小姑娘一起玩去了。
兩個人玩得很開心,但總體上是我閨女說得多,小姑娘說得少。但她的沙堡堆得特別棒。
小姑娘的媽媽說:“這孩子其它的都挺好,就是害羞,不愛說話,特別內向,怎么教也不行,愁死人。”
語氣里帶著歉意,以及對孩子的責怪,甚至還有一絲絲的嫌棄。
之所以對這位媽媽的心思看得如此清晰,因為我也是個內向的人,小時候沒少聽這種話:
“你要活潑一點,這樣扭扭捏捏像什么樣子”
“你就不能像XXX一樣喊個阿姨好嗎,怎么這么沒禮貌”
“我現在都不愛帶你出來,就不能大大方方的去和小朋友玩一會,總粘我身邊干嘛”。
......
02
性格跟血型一樣是先天的
被迫改變,可能讓他從天才滑向病人
生活中,說一個孩子“外向”,那是對他社交能力的認可,意味著他更討人喜歡。而說一孩子“內向”,潛臺詞大多是“害羞、孤僻、不愛說話、社交不行”之類的貶義詞。
于是,我們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活潑開朗,對于內向安靜的孩子,會想盡辦法去改變他。
其實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是正常的氣質類型,僅僅說明兩種類型的人對相同情況反應不同,從沒有好壞優劣的區分。外向與內向的人在大腦生理結構天生就存在差異,或者說從出生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
哈佛大學有一項跟蹤了幾十年的研究,那些在2歲時表現出靦腆內向的孩子,即使在他們長大到18歲,他們的性格還是內向的。內向是一種“從娘胎里帶來的”人格氣質,并且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無論父母怎么努力改變,也只是徒勞。
艾森克個性問卷對典型的內向性格,也有這樣的描述: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除非摯友)。傾向于做事有計劃,瞻前顧后,不憑一時沖動。
無論是哪一條都跟病態無關。倒是父母,如果強迫孩子交際,企圖扭轉孩子的人格,倒是會導致他們緊張不安,讓孩子對自己的內向性格感到自卑,嚴重的會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礙,比如社交恐懼癥、焦慮癥,可能因此毀滅了一個正常人,多出個“病人”。
03
內向的人不容易成功?你被騙慘了!
“不愛說話,內向的性格,以后朋友都沒得交,職業生涯怎么辦?做買賣更別提了!”
“你太內向了,當不了領導的!”
……
父母在教育孩子要活潑開朗的時候,都會這么說,把內向與不成功捆綁在一起,但是,你可能被騙了。
美國有一項長達30年對社會英才的研究發現,內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
喬布斯是一個孤僻的人,但他能通過技術改變世界,智能手機時代應互聯網而生。童年的蓋茨不善于言談,比起與人相處,他更愛鉆研新技術。《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在小咖啡館里寫小說的時候很害羞,“我連跟他人借支筆都不敢開口。”
對周星馳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在現實中并不像在電影里那般張狂和外向,而是極度內向的。
即使看起來不大適合內向者的職業,比如金融、政治和社會運動中,一些偉大的突破也是內向者做出的,戈爾、巴菲特、甘地都是借助他們的內向而不是克服內向做出的成就。
外向的人更善于利用外界資源來輔助自己,但是內向的人有更持久的專注力和耐力,各有優勢,只要能夠順應自己的特點,任何一種人格特質都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04
如果你遇見一個內向的孩子
請加倍愛惜他,讓他活得更像自己
盡管每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都是獨特的,但他們也有很多共同點:
他有超強的自動糾錯能力,會把自己做過的錯事牢記在心,很少犯相同的錯誤。
他做事小心謹慎,一般不常闖禍。就像調查里說的,當交通燈變黃的時候,內向的人往往會踩下剎車,而外向人則會踩足油門。
他注意力更集中,能善始善終地做好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幼兒園里那些能搭建復雜的樂高積木往往都是安靜內向的小孩。
他喜歡觀察,對待周圍的人和事,有著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遇事沉著,內心強大。
他是很好的朋友,因為他更懂得傾聽,能更好地理解、體諒他人的感受。在這個越來越多的人在傾訴、抱怨的社會里,他更容易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
內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納,如果連父母也無法接受他的性格,強制地去改變他,只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告訴自己也告訴他,相對于活潑的外向人,他只是另一群正常人。
不要給他貼上“內向、不會說話、不合群”的標簽,你的否定會讓他為自己的特質自卑,為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而自責,或許還會違背自己內心去迎合大人和世界,假裝成“外向”的乖寶寶。
別老問他為什么不說話?是不是不開心?到底在想什么?沉默并不意味著他不開心,很多時候,相比較外面浮躁的世界,他只是更喜歡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而已。
順應他的特點養育他,他將會成為一個體貼的、專注的、有趣的人。
而每個人都能活得更像自己,這才是最好的成功。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26-14001-0.html性格內向又不是病為什么要治? 性格內向的人都應了解的4個方面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