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01年夏天,已經65歲的蘇軾感覺到身體越來越老邁。就像每一個老人一樣,他覺得生命也馬上要走到盡頭了。但此時的他就如同此前不斷奔波的的一生一樣,還依然走在路上。
這一年三月,蘇軾由虔州出發,經南昌、當涂、金陵,五月抵達真州(今江蘇儀征),六月經潤州擬到常州居住。
?《自題金山畫像》是蘇軾在真州游金山龍游寺時所作。在這里,年老的他看到了之前的畫作,不覺間回顧自己的一生。寫下了一首詩詞帶著幾分自嘲,但同時也帶有了無限的悲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這就是蘇軾的《自題金山畫像》,在詩歌的一開始說是非常準確地描繪了他當時的精神和身體狀態。“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他的心就像是已經燒成灰的木頭,此所謂心如死灰,而他的身體也就像沒有系纜繩的小船一樣到處漂泊。
?人之將死,或許身體會給大腦傳達一些信號,蘇軾非常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些信號。再加上自己已經年過花甲之年,在這一年的春夏之交的季節,感覺到身體的疲倦,也感覺到內心已經沒有像以前那么有充沛的精力了。
想起往昔,回顧自己的一生,不覺間感慨萬千。他的詩詞向來以豪放為主,但這首詩詞開始的12個字卻展現出了內心無限的悲苦。這一輩子多次起落起伏不定,內心依然是失意坎坷。縱然有豪爽的浩瀚之氣,但是更多的卻是壯志未酬的嘆息。
?
垂垂老矣,沒有太多的精力再去想著建功立業,忠君報國。而他一直到年過花甲之年,依然居無定所,到處漂泊,就如同大海當中的那一葉扁舟,搖搖晃晃不知何時就有可能會被風浪吞沒。
而他回顧這一生更是用六個字總結了一輩子。“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三個地方都是他曾經被貶、長期待過的地方。但是蘇軾這一輩子去過的地方很多,為什么年老之時,去單獨寫出來這三個地方?
首先黃州是他的重生之地。經歷了烏臺詩案之后,就來到了黃州,并且在這里實現了生命的蛻變和精神的升華。而這一段時間所寫出的詩詞,都是他人生當中極為看重的。
?其次惠州,在這里度過了難忘的歲月。雖然當時這里尚未開化,但是身邊有侍妾王朝云的陪伴,讓他度過了相對難過的日子。而且最后王朝云也因為水土不服死在這里,所以才讓蘇東坡如此傷懷。
最后是儋州。海南儋州當年尚未開化,也從未有人考取過進士。但是蘇東坡在這里興建學校,用心治理,真正帶給這一片土地中原文明。
蘇東坡晚年用24個字,回顧了自己的一輩子的生活。雖然很自嘲,但是其中有多少感慨又有多少悲苦。壯志未酬的一輩子,晚年依然淪落。其中悲苦,唯有親身經歷才能真正懂得。
兩個月以后,蘇東坡溘然長逝。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8-8060-0.html蘇軾絕筆之作,寫完24個字,兩個月后溘然長逝(蘇軾絕筆之作寫完24個字)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