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鎮石牌樓巍然矗立(10月10日攝)。
本報記者 蒲茜文/圖
10月10日,秋陽和煦。西咸新區灃東新城西南部,一座古樸典雅的石牌樓巍然矗立。牌樓上,“斗門鎮”3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仿佛在靜靜講述著這座千年古鎮的傳奇故事。
“斗門”之名,源自漢武帝的壯志豪情。
“元狩三年,漢武帝為征伐南方諸國,開鑿昆明池以練水師。該鎮地處昆明池與灃水交匯處的斗渠閘口。之后,歷代便以此水利關鍵設施為名,將其命名為斗門。”斗門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朋為介紹,斗門鎮最早是個村,清朝時期設鎮,是清末長安縣八大古鎮之一。
豐鎬遺址、太平遺址、石婆廟、石爺廟……在這里,你可以感受漢武帝開疆拓土的壯志豪情、品味周朝文明的博大精深,領略新時代斗門鎮的繁榮與活力。
斗門街道旁,昆明池畔,疊翠流金,游人如織。
步入昆明池·七夕公園,氣勢磅礴的漢武帝立像、漢代樓船雕塑生動展現了漢武帝劉徹在昆明池操練水軍,開創“漢武盛世”的英雄氣概;一系列雕刻精美的建筑讓游客直觀感受輝煌燦爛的漢代文化;波光粼粼的昆明池水,倒映著千年來長安的故事……
“昆明池地處灃水、潏水之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牛郎織女神話起源地和七夕文化發祥地。”灃東文旅集團運營管理部副部長佘璐介紹,景區建有漢樓船雕塑、七夕湖、鵲橋、泛鹢臺、天地長廊、云水廊、澄碧臺等景觀,全方位展示景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乘坐古色古香的畫舫在昆明池上悠然前行,我好像穿越到了流動的山水畫中。這樣的游湖體驗真是令人難忘。”來自湖北的游客段振念告訴記者。
自開園以來,景區依托悠久的七夕文化,開展節日民俗表演、非遺手作、集體婚禮等多種線下活動,將現代生活理念、生活方式與傳統節日文化、民俗婚俗活動相結合,讓文明簡約的婚俗禮儀成為陜西文化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
暮色四合,放眼望去,西安詩經里景區燈火璀璨。
“這里的夜游活動令人陶醉。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每個角落都展現得淋漓盡致。”來自廣西的游客王悅說。
百戲爭艷、飛花有令、變臉噴火,光影水幕……詩經里景區的一系列原創劇目與古風演藝,為游客呈上藝術盛宴。
“節假日期間,我們著力突出‘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傳播。白天,景區通過沉浸式的原創情景劇生動展示詩經文化。夜晚,景區將深厚的文化積淀與現如今時髦的主題‘夜燈’結合,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佘璐說,“我們會用好現有資源,圍繞傳統習俗、景區特色,舉辦非遺市集、民俗體驗、國風表演等各項文旅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斗門鎮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還是文旅融合的實踐者。近年來,斗門鎮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積極打造文旅融合產業,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游客,講述陜西故事。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2-31598-0.html古鎮新韻——斗門探訪記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梅花傲霜香滿園——秦腔振興40周年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