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故宮作為古代皇帝的居所,曾被尊稱為紫禁城。但后來為何又被稱為故宮呢?故宮坐落于中國北京市,是明清兩代皇家宮殿,也是長達500多年的封建政治中心。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登基后,他將首都從南京遷至北京。正是在他的主持下,仿照南京紫禁城修建了北京紫禁城。
1421年,北京正式成為明朝首都,紫禁城成為皇帝的居所。紫禁城得名的原因是,古代統治者自封為天子,將自己視為天選之人,居住在象征天上的皇宮,故被稱為天帝。由于天帝居住的宮殿叫紫微宮,皇帝居所便被稱為紫微、紫垣、紫宮等,且因一般人不得入內,故成為禁地,故又稱為紫禁城。
明朝滅亡后,清朝繼續將北京定為首都,并在紫禁城內居住了268年。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滅亡,溥儀退位但仍在紫禁城內居住了十余年。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被迫離開紫禁城。
溥儀離開后,紫禁城成為國家資產。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故宮之名由此而來。稱為故宮,因為這座宮殿曾是皇帝的居所,而隨著清朝的結束,中國再無皇帝,皇帝的宮殿成為歷史遺跡,因此得名故宮。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8-10018-0.html從紫禁城到故宮:皇帝居所的歷史轉變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 憧憬與殘酷:甄嬛的愛情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