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春耕備耕看農業新質生產力
春耕時節,科技“煥”新。我市從南到北,智能化機械設備在田間地頭穿梭不停,自動化大棚育苗播種機全速運轉,農技人員深入一線指導各地農戶科學開展生產,一幅繁忙而有序的春耕畫卷徐徐展開。
耀州區新興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的農機手駕駛自走式高桿噴霧機在麥田進行作業 記者 張紅攝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提“農業新質生產力”,要求加力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任務。日前,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明確了銅川任務: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全力保障農民種糧收益,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銅川市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規劃(2023—2025年)》,也已確定了發展目標,保證糧食產量穩定在30萬噸以上。
我市作為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在資源潛力有限的條件下,糧食穩產目標如何實現?銅川給出的答案擲地有聲: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驚蟄時節,我們將目光投向春耕備耕一線,探尋銅川農業發展新質態。
良技送到田間地頭來
“草害是一個讓人很頭疼的問題,這次農技專家來地里手把手地指導,收獲非常大,我們對今年的豐產豐收更有信心了!”近日,在位于耀州區瑤曲鎮賈曲河村的耀州區富秦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技專家下田把脈開方,為合作社社員們吃了顆定心丸。
農技專家傳經送寶,助力農業豐產豐收。今年是市農業農村局開展“百名農技專家送技助春耕”活動的第二年,在春耕備耕過程中,我市注重發揮科技支撐作用,通過舉辦田間地頭培訓班等,針對小麥、油菜等主要農作物,就春季田間管理技術、春耕備耕生產技術、農業政策解讀、農業安全生產等方面內容進行培訓講解,向農民傳授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農民的科學種植水平,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激發農民應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的積極性,讓農民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真正掌握科學種田、高效種田的方法,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良機開足馬力促生產
不見農機手,只見“鐵牛”跑。今年春耕備耕期間,在宜君縣哭泉鎮,一臺臺耕作的農機成了田野里的“主角”。
正在進行春耕作業的農民向記者介紹,“今年用大型農機協助播種、開溝、覆膜、起壟等各種作業,省時省力省成本,尤其將效率提升了一大截。”
春耕備耕,農機先行。我市宜君縣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搶抓春耕備耕關鍵時期,深入全縣各鄉鎮、村組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經銷企業、農機維修點、農機大戶家中,開展農機檢修、農機安全操作技術指導服務。每到一處,農機技術服務人員積極宣傳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和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詳細詢問春耕備耕農資準備和農機具維修保養情況,強調提高安全生產操作意識的必要性。現場教授拖拉機、旋耕機、翻轉犁的操作駕駛注意事項,協助農機手查找農機具潛在的故障隱患,確保即將投入作業的農機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據統計,春耕備耕工作開展以來,宜君縣已經檢驗檢修農機具3000余臺(套),保障可作業農機具0.55萬臺(套),預計即將投入各類農機具0.45萬臺(套),完全可滿足春耕需求。
良法助力提高糧食單產
學好良技,開動良機,良法也得跟上。良法,既包括先進種植技術,也涵蓋科學的管理施肥方法。
驚蟄過后的田野里,小麥綠意盎然,農民抓好肥水管理正當其時。
以前,要不要施肥,什么時候施肥,施多少肥,全憑經驗;如今,來自銅川的農業科技創新給出了全新方案——生物質綠色高效活化關鍵技術。
何為生物質綠色高效活化關鍵技術?該技術是指利用農業、農村豐富的有機廢棄物資源,通過生物裂解工程技術,使天然有機物大分子物質在4—6小時之內完全降解為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質,最終生成生物質有機營養液,達到培植地力、提升農作物品質的目的。
據了解,該技術是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聯合西安秦衡農業生態有限公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團隊,歷時10年潛心研發的一項重要成果。使用生物質營養液肥,相比于傳統化肥年投入能減少三分之一,真正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綠色生態農業創新發展模式。
在春管春耕一線,“人少了,機器多了”“滿滿科技范兒”“田間來了講師團”等喜人變化可觸可感,這是農業與新質生產力碰撞出的火花。新的豐收希望正孕育而生,持續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向新質生產力要效益,希望的田野上生機勃勃。(記者:惠路)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2-32550-0.html銅川:從春耕備耕看農業新質生產力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穿越秦嶺的1270個日夜
下一篇: 盲人張喜平“上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