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安高新區的曲率引擎光子制造園(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蘇怡
歲末年終,陜西各地各部門全力以赴搶時間、趕進度、奔目標、往前沖,火熱的生產場景從工地延伸到礦井下、車間里、實驗室內……
在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礦井下,每40分鐘就能割煤3500噸。經過化學反應,一車車黑色煤炭變身為奶茶杯、童車玩具等。
在吉利汽車西安制造基地,一個可以指揮全流程調度的“超級大腦”,實現無人化作業,60秒就能下線一輛汽車。
在西安交通大學的實驗室里,一?!俺了?0年的科創“種子”被充分“喚醒”,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
從一塊煤、一輛車到一?!胺N子”,陜西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一批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高的產業茁壯成長,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讓陜西經濟在“長個子”的同時,“體形”更好,“體魄”更強。
產業“煥新” 釋放“長板”效應
高質量發展,是建立在現代化經濟體系基礎上的發展。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陜西工業體系完整,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立足新發展階段,陜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要務,充分把握數實融合發展趨勢,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主導產業加速“煥新”。
12月18日,在陜汽重卡擴能基地總裝車間,無人搬運車在地面往來穿梭,全自動零部件在空中有序輸送。在這里,裝配一輛重卡,僅需4.8分鐘。
通過構建豐富的“智造”場景,陜汽重卡擴能基地成為我國重卡智能工廠的“樣板間”?!耙粭l生產線可同時裝配10多款車型,是國內重卡領域最快的柔性生產線之一?!痹摶乜傃b車間團委書記陳菲龍說。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石,是支撐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力、贏得未來競爭新優勢的主戰場。從制造到“智造”,依靠的不只是效率和產能的提升,還有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
作為陜汽配套企業,陜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為了適應陜汽要求,投入10億元建設智能制造工廠。作為陜汽變速器配套廠商,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堅持自主研發,新能源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穩居第一,重型汽車變速器年產銷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如今,以陜汽、法士特、陜鼓動力等為代表的企業,加快數字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帶動陜西智能制造“多點開花”,產業數字化轉型初顯成效。
截至目前,陜西新增5G基站1.9萬個,總數達11.6萬個,行政村5G覆蓋率達97%;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擴容200P,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衛星互聯網、北斗時空信息、無人系統、網聯汽車均納入2024年省科技項目計劃等。
制造業和能源產業是陜西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也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通過延鏈、補鏈、強鏈,陜西加快煤炭產業技術裝備升級,煤礦智慧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全省建成158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07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超99%。
在陜煤曹家灘礦業有限公司調度指揮中心,無人駕駛礦車在礦井深處“游刃有余”,智能巡檢機器人將數據實時傳回,井下掘進運輸、人員位置等場景“實時直播”,智能管控平臺“一屏觀全域”……智能化煤礦讓工人告別“灰頭土臉”。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陜西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加速能源行業向“深”拓展,持續領跑全國——
可可蓋煤礦建成國內首個“5G+智能化建井”系統,將井筒建設周期由采用傳統方法的54個月縮減至17個月,節約投資20億元以上,徹底改變了煤礦工人入地打井的傳統工藝,實現“打井不下井”。
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項目實現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率100%,相較于傳統電網供電、市政供熱系統,年化運行成本降低60%以上,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640噸以上。
趙石畔煤礦首次實現5GRedCap在井下的規模應用,通過井下離散數據無線輕量化融合接入、物聯設備統一監控等功能,實現煤礦輔助生產系統無線化、少人化,節約20%以上的設備維護資金和人力成本。
……
能源產業加速“煥新”,為陜西穩增長筑牢了底盤,持續釋放出“長板”效應。
創新驅動 培育新質生產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推進科技創新,必須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陜西科教資源富集,聚集了110多所高校、1800多家研究機構院所,以及包括70余名兩院院士在內的200多萬名專業技術人才。
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陜西持續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養好自身科教資源,助力科教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勝勢。
“我是‘三項改革’的受益者!”西安理工大學教授張延超感慨地說。去年2月,他帶領團隊注冊成立公司,當年7月就簽下第一筆訂單,年底一期生產線落成。今年,公司又融資擴大了生產線。
張延超的創業之路,見證了科研成果從“書架”到“貨架”的新速度。他說:“我們的科研成果將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在“三項改革”和秦創原各項政策的支持下,西安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劉明團隊的高端軟磁材料項目獲得灃西基金1000萬元投資,并注冊成立西安銳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劉明激動地說:“實驗室里‘沉睡’了10年的科創‘種子’被充分‘喚醒’,在這片沃土落地生根,將釋放出無限可能。”
“解繩子”“通路子”“加把火”,陜西緊緊扭住創新驅動這個“牛鼻子”,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通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協同攻關核心技術,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動態聯動、互為支撐,為產業和產品邁向價值鏈中高端賦能。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科研、中試、產業化”同步發展,西安交通大學西部科技創新港建立“科學家+工程師”聯合團隊,陜西煤業化工技術研究院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產業化模式,清華大學、三一重工、國中創投等知名高校、企業、投資機構紛紛落地,腦機接口、農業無人車、DNA體檢等“硬科技”走上發展快車道……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陜西重點聚焦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等千億級產業鏈再上臺階,促進半導體及集成電路、航空等優勢產業鏈實現跨越發展,支持智能終端、物聯網、鈦及鈦合金等新興產業鏈加快提升,高質量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施工圖”。
今年以來,陜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迅速,萬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清洗、擴散、圖形化、鍍膜、測試……在西咸新區涇河新城隆基綠能29GW單晶電池制造工廠,自動搬運車搭載著一架架薄薄的硅片往來穿梭。
“依靠科技創新,重視研發投入?!甭』G能總裁李振國表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的新質生產力,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法寶。
作為全球光伏“龍頭”,隆基綠能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近5年研發投入達180億元。同時,乘著產業向西遷移的“東風”,隆基綠能持續加大在陜投入,在西安設立隆基中央研究院,為企業科研成果轉化搭建橋梁。一系列創新舉措落地,為企業屢次刷新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提供了有力支撐。
立足自身優勢,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今年,陜西印發培育千億級硅基太陽能光伏產業創新集群行動計劃,發揮隆基綠能等行業龍頭帶動作用,通過技術創新、路徑創新和政策創新等舉措,推動硅基太陽能光伏產業形成國際一流的產業創新集群。
龍頭舞起來,產業強起來?;谛沦|生產力的產業鏈、產業集群正在三秦大地拔節生長。
前瞻布局 開辟新領域新賽道
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決定未來產業版圖和產業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
應用廣泛的光子產業,是21世紀最具革命性、基礎性、先導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作為國內首個布局光子產業的省份,陜西光子產業原始創新能力強、積淀深厚,擁有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瞄準光子產業,前瞻性布局,陜西在2021年發布“追光計劃”。3年來,陜西光子產業總產值以每年超過50%的速度遞增,對全國的示范作用日漸明顯。
最近,光芯片行業頭部企業——深圳瑞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加緊對接落戶事宜,計劃年底在西安投資建設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研發中心和應用產品線生產基地。
“外延材料、晶圓制造等產業鏈上游資源在西安。最關鍵的是,陜西光電子先導院建設的6寸化合物工程創新平臺可以為公司提供中試服務。”深圳瑞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汪洋說,落戶西安是公司擁抱產業鏈“大家庭”的重要布局。
然而,光子產業涉及領域廣,技術攻關周期長。省外優秀光子企業引進來了,如何讓這些“金種子”留得住、長得快,迸發出大能量?
為更好結合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陜西省、市、區三級財政出資,聯合社會資本設立20億元規模的光子強鏈基金,旨在以耐心資本賦能產業創新生態體系。截至目前,該基金累計支持知象光電、中科微光、光電子先導院等11個項目,撬動社會資本跟投超百億元。
“公司近3年沒有融資,去年股權變更,多虧了光子強鏈基金及時注資?!蔽靼蔡凭Я孔涌萍加邢薰径麻L龔平說,這些年,如果沒有本土金融資本支持,公司發展不會這么順利。
從“單打獨斗”到擁有員工60余名、資產超4億元,龔平創立的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經過7年發展,成功實現國內半導體激光器外延片的量產,成為光子產業鏈上的“明星”企業。
“遇到技術難題,陜西光電子先導院可以迅速調動全國行業內頂尖專家聯合攻破,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龔平說,“這是當初我們落地西安最大的動力。”
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陜西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通過“稀缺平臺資源+專業技術服務”方式,陜西出臺“硬舉措”,優化“軟環境”,以鏈式發展、鏈式創新、鏈式招商等為抓手,構建起光子初創企業快速成長的“生態雨林”。截至目前,陜西先后引進31家省外光子產業重點企業,全省光子企業數量增至300多家。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學習領會會議精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要大力發展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從產業基礎出發,加快推動石油煤化工、冶金鋼鐵、紡織服裝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陜西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授楊潔說,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超前部署光子、超導、北斗、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促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質增效。
向新前行,陜西積極打造光子、氫能、低空經濟、機器人等新增長點,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加快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
陜西省工信廳副廳長黃新波表示,將切實落實好“鏈長制”工作機制,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讓陜西工業走上“量”“質”齊飛的新型工業化之路。
從“單兵作戰”到全鏈推進,從“單體突進”邁向集群崛起……以產業鏈為抓手,陜西加速構建重點產業鏈群“百億提升、千億跨越、萬億壯大”梯次發展格局,經濟“肌體”愈發強壯。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2-32199-0.html產業“煥新”強壯經濟“肌體”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3人串通放火致30萬元牧草被燒 內蒙古警方火速破案
下一篇: 城鄉“一盤棋” 攜手共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