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梅花獎名家專場晚會上,演員正在表演《楊門女將·探谷》。 本報記者 柏樺攝
本報記者 柏樺 郭妍
“回望五千年,豪氣沖云霄。一統天下美,秦腔吼破天……”近日,激情昂揚的新秦腔《華夏頌》在北京中央歌劇院劇場唱響,與秦腔傳統武戲的精彩表演一起,拉開了秦韻梅香慶華誕——秦腔梅花獎名家專場晚會的序幕。來自西北五省區的26位梅花獎得主登臺亮相,匯報秦腔振興40年來的豐碩成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獻禮。
現場,祖籍陜西的北京市民司女士自豪地對記者說:“能在北京看到家鄉的戲曲特別開心,真切感受到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睂3糖皝碛^演的德國留學生伊莎貝爾感嘆:“這場演出非常有特色,和我以前看到的戲劇不一樣。它有自己的方言和表現形式,很古老、很獨特、很震撼!”
秦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歷經近代改良秦腔、延安時期的“新秦腔”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傳承發展,受到西北地區人民的喜愛。1983年,“振興秦腔”的號召從陜西發出。1984年,陜西省振興秦腔指導委員會成立,中共陜西省委辦公廳出臺《振興秦腔實施方案》……2024年,“振興秦腔40周年成果展”在西安開展。
40年來,秦腔藝術究竟有著怎樣的發展?讓我們一起走進秦腔振興40年間的歲月長廊。
薪火相傳 成績斐然
秦腔發源于陜西關中地區和甘肅一帶,在長期發展流布過程中,衍生出龐大的子聲腔劇種系統,并以高亢激昂、蒼涼豪邁的特征躋身中國戲曲大觀園,豐富了中國戲曲的文化內涵。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隨著科技手段的進步,現代娛樂業和新興影視業蓬勃發展,昔日“三千萬兒女齊吼秦腔”的壯觀景象一去不返,這個古老的劇種悄然走向“小眾藝術”的范疇。
“1983年,第二屆陜西省文代會上,‘振興秦腔’的號召率先發出。隨后,西安、寶雞、銅川、渭南、咸陽等地相繼成立振興秦腔的機構。40年來,機構名稱幾經更迭,‘振興秦腔’依然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月28日,陜西省秦腔傳承保護中心工作人員荊田華向記者講述了這場秦腔“保衛戰”的因由和經過。
40年間,以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為代表的省、市、縣三級院團以及部分民營院團,創作排演了一大批精品力作,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其中,秦腔《千古一帝》《卓文君》榮獲多項國家級大獎,《遲開的玫瑰》《柳河灣的新娘》《大樹西遷》《驕楊之戀》等一批優秀作品相繼榮獲“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大獎等重要獎項,以李東橋、李梅、侯紅琴、惠敏莉等為代表的30位陜西秦腔表演藝術家32次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桂冠。
40年間,陜西舉辦了上百場(次)的群眾性秦腔演出、秦腔藝術節和專業賽事活動,在積極推廣傳播秦腔藝術、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時,充分展現了秦腔源于人民、扎根人民、服務人民的歷史價值。同時,秦腔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展示文化陜西獨特的藝術魅力、秦人高昂的精神風貌,為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用藝術架起橋梁、打造民心相通的文明之路貢獻力量。
創新實踐 春色滿園
“秦腔是西北地區群眾喜聞樂見的戲曲劇種。在傳統文化不斷創新發展的當下,如何讓更多觀眾認識秦腔、了解秦腔、喜歡秦腔,是我們秦腔人應該思考的問題。”在北京中央歌劇院劇場后臺,擔綱晚會壓軸大戲《楊門女將·探谷》主演的“二度梅”獲得者、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在與記者的交談中,提出了這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與此同時,劇場舞臺上,由“梅花獎”獲得者趙楊武領銜的《搖滾與秦腔》和省戲曲研究院青年演員演繹的戲歌《上春山》,用另一種方式打開了觀眾對秦腔的認知和觀感:歌曲的詞,秦腔的調,戲曲服飾與時尚裝扮同臺,傳統服化道與現代MV同框。朗朗上口的曲調和熱情似火的氛圍讓現場觀眾直呼:“這就是年輕人喜歡的秦腔!”
作為秦腔傳承發展的“國家隊”,近年來,省戲曲研究院在劇目創作、藝術創新、傳播推廣等方面持續探索、嘗試。飽含文學意象之美的秦腔現代戲《生命的綠洲》、頗具傳統美學意蘊的秦腔歷史劇《姚啟圣》、火遍全網的戲歌《上春山》等,無不彰顯著秦腔與時俱進的蓬勃生命力和陜西秦腔藝術工作者勇立潮頭創新創造的志向和氣魄。
而這只是秦腔藝術創新實踐的一個剖面。
為了讓古老的秦腔煥發出新的光彩,讓秦腔藝術更廣泛地走進人民生活,近年來,陜西緊扣秦腔藝術傳承的實際需求,出臺全國首個省級層面戲曲類地方性法規《陜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條例》,打造全國首個以秦腔藝術文化為核心的文化街區——易俗社文化街區,建成中國秦腔藝術博物館等多個專題博物館,將演出送進鄉村、社區、景區,使之成為城市宣傳的重要文化品牌。同時,秦腔與網絡傳播展示平臺、數字博物館、文創產品以及動漫、影視行業融合發展,煥發出勃勃生機。
一脈相承 迎向未來
“此次演出是近年來西北五省區老中青三代秦腔人在北京的首次同臺,也是目前秦腔表演人才的最好陣容?!眳⒀萸厍幻坊í劽覍鐾頃摹岸让贰鲍@得者、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柳萍走下舞臺后,格外感慨,“近年來,西北五省區在秦腔傳承發展中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對青年藝術人才的培養和他們的成長,讓我們看到了秦腔的希望和未來?!?span style="display:none">tID28資訊網——每日最新資訊28at.com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
為培養年輕一代繼承者,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開啟“薪火相傳·名家傳藝”工程系列活動,傳承經典劇目及戲曲行當技藝,為基層文藝院團培養戲曲表演骨干人才。陜西藝術職業學院開設戲曲表演專業和舞臺美術設計專業,已為全國輸送戲曲人才五六千人。至今,這些戲曲人才遍布西北五省區的戲曲院團。
西安演藝集團成立秦腔青年實驗劇團,培養有青春、有活力、功底扎實的“秦腔生力軍”。西安易俗社在高校開設秦腔公益講堂、在中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等活動,將希望的星火播撒在三秦大地上……
無論是近年來摘得“梅花獎”的秦腔新秀楊升娟、王航,還是在2024年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中脫穎而出的青年演員劉治、羅元喆等,一批又一批優秀戲曲人才持續涌現,為陜西戲曲的代際傳承與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陜西戲劇”品牌建設和戲曲藝術高質量發展持續發力。
數十代薪火相傳,四十年攜手振興。未來,在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下,秦腔這門古老的戲曲藝術,必將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02-31525-0.html梅花傲霜香滿園——秦腔振興40周年掠影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護文明之火種 傳永續之文脈
下一篇: 古鎮新韻——斗門探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