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縣明星村醉美桑海景區
成片的桑園郁郁蔥蔥,農家民宿、農家樂等點綴在漫山遍野的桑園中,移步換景,美不勝收……仲夏時節,不少游客走進陜西省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被這里的滿目綠意吸引,也因這里產業融合迸發的活力而心動,贊嘆明星村真的成了“明星”。
“這幾年,明星村堅持黨建引領、產業支撐、業態融合、旅游興村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農旅融合、文旅融合、三產融合發展,培育形成蠶桑、養豬、養雞和鄉村旅游四大產業,全村產業年總產值達2億元。”站在“網紅打卡地”——“天空之鏡”的玻璃平臺上,池河鎮宣傳委員徐偉指著一望無際的桑園,對記者說:“國寶鎏金銅蠶就出自我們這里!”據悉,鎏金銅蠶幾乎與真蠶同樣大小,于1984年在石泉縣出土,現收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經專家鑒定為漢代鎏金銅蠶,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
明星村的發家史跟蠶桑密不可分。明星、大陽、草廟3個村自古以來就有興桑養蠶的傳統。但過去3個村雖然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卻規模小、鏈條短、效益低。3個村合并成新明星村以后,村黨支部組建了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由集體經濟控股、村民入股的旅游公司,盤活土地、房產、山林、庫塘、公共設施等資源,實行產業發展統一規劃、基礎設施統一籌建、資源資產統一開發,成就了明星村“西北蠶桑大村”的名頭,桑園連片總面積6000余畝。
近年來,明星村借助石泉縣重點打造中國金蠶小鎮的機遇,在鞏固傳統蠶桑種植養殖產業的基礎上,全村共流轉土地2300畝,建設萬畝桑海,盤活村集體閑置房產3處、農戶閑置房屋27戶,改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商品超市、研學賓館和精品民宿,配套建設了桑棲旅游環線、生態停車場、旅游公廁等服務設施以及“天空之鏡”、空中漂流、山地摩托、兒童游樂場等休閑游樂設施,建成醉美桑海景區。
“明星村通過一體發展,讓閑資源變成活資產,讓分散零星的資源資產集中形成規模效應,明星村從傳統農業村變為宜游、宜業、宜居旅游示范村。”石泉縣文化和旅游廣電局相關工作人員說。
“我們依托桑園生態資源和鎏金銅蠶文化資源優勢,創新開發打造了一系列精品民宿和研學旅游、團建體驗、篝火夜市、鄉村酒吧、火獅表演等文旅業態,留住了游客,帶來更好的鄉村休閑體驗,年接待游客近百萬人次。”明星村滄海桑田景區經理譚瑞說。
據悉,目前,明星村通過改造農戶老屋、新建民宿、鼓勵社會投資等多種形式打造精品民宿27家,并積極建設高效經濟桑園、桑品種博覽園、果桑采摘園,發展桑園套種、養殖等特色農產品,開發出富硒蠶桑宴、桑葉茶、桑葚干等系列產品,實現了桑園變景點、舊宅變民宿、農民變股東的華麗蝶變,走出了一條推窗見景、開門迎客、就地轉崗、居家經營、產業富民的發展之路。
隨著村里旅游業的發展,前來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年過六旬的村民陳澤華夫婦坐不住了,積極參與旅游景區服務。“沒想到老房子被改造成這么漂亮的民宿。”陳澤華高興地說,“我們將老房子和桑園租賃流轉給村里的旅游公司,還在公司從事保潔、保安等工作,租賃費、流轉費加上工資和村集體經濟分紅,一年收入超過5萬元。”
創業能人陳澤勇早些年一直在外地輾轉打工,看到家鄉明星村旅游紅火,毅然返鄉投資300多萬元建起了精品農莊民宿。“節假日里,每天營業收入近萬元,平時也有生意。”陳澤勇說,“我還要持續投入、提升,努力給游客創造更加舒適的休閑度假空間,真正讓游客體驗到有品質的鄉村田園生活。”
像陳澤勇一樣返鄉創業的能人越來越多,近幾年明星村共吸引50多人返鄉創辦農家樂、民宿及手工作坊。
明星村通過打造集精品民宿、農耕體驗、原鄉生活、旅居康養等鄉村旅游休閑綜合體,讓更多的村民參與到旅游經營管理服務中來,實現了三產帶一產促二產、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在明星村醉美桑海景區,記者看不到曾經的滄桑,只感受到如畫的鄉村之美。塑膠步道依山勢鑲嵌在桑海之中。村民房前屋后綠樹掩映,花叢環繞。正是采桑養蠶季節,一撥撥游客留下歡聲笑語,不遠處民宿小木屋在桑海中若隱若現。1075戶3488人的明星村,如今已有1600多人從事蠶桑、旅游等產業。2023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益超過50萬元。
桑葉富裕一方百姓,金蠶助推鄉村振興。明星村將蠶桑文化元素與鄉村旅游、鄉村治理、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等有機結合,探索走出了高質量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路徑,先后獲得了全國美麗休閑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稱號。“今后,明星村將著力提升鄉村旅游發展品質,讓群眾穩定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讓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徐偉說。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95-705-0.html“蠶桑+旅游”讓明星村成為“明星”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