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新聞很炸裂,江西南昌海侯昏墓考古又有了重大發現。
海昏侯墓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出土了成噸的金餅,金燦燦晃得人睜不開眼,古代皇家貴族原來這么有錢啊?真是大開眼界。
墓中出土的一件青銅器,引起了考古專家的興趣。
這件青銅器由天鍋、筒形器、釜三部分組成,發現于海昏侯墓的酒具庫中,被推測為是一種酒具,但是一直搞不清楚怎么使用。
海昏侯劉賀僅僅當了27天皇帝,就被廢為庶人,后來封為海昏侯。這種從天到地的變化,對劉賀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只有飲酒才能排解心中的苦悶。
劉賀超愛喝酒,酒量驚人。這從海昏侯墓專門有存放酒具的倉庫可以看出來。
按照中國古代“事死如事生”的傳統,劉賀墓中的生活器皿就是他生前使用過的物件。因此這件青銅酒具必然是劉賀生前用過的酒具,只是使用方法一直沒搞明白。
近日,鄭州大學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公布研究成果,發現這件青銅器原來是蒸餾器。
研究團隊仿制了該蒸餾器并進行模擬實驗,發現每次都能得到現代意義上的蒸餾酒,并且蒸餾效率大于70%。
按照1:2比例仿制的蒸餾器
考古人員之所以一直搞不清用法,原來是位置擺錯了。
正確的擺法是把最上面的天鍋把手朝下,這樣蒸餾后得到的酒體將順著把手滴回到最下面的釜中,繼續蒸餾,怪不得實驗下來蒸餾效率高達70%以上,算得上奇思妙想。
研究人員證實的正確擺放方式
謎團解開了。研究團隊分別以固態酒醅、液態啤酒和黃酒等為原料,進行釜中蒸餾、箅上蒸餾的模擬實驗都得到了現代意義上的蒸餾酒。
釜中蒸餾好理解,就是將低度酒(模擬試驗用的啤酒和黃酒)倒在最下邊的釜中,然后進行加熱蒸餾。這個“箅上蒸餾”是什么呢?
箅,是竹子編制的一層隔板。上面擺放發酵好的酒醅,待釜中加熱產生的蒸汽上來后,往箅上撒一層酒醅。酒醅將蒸汽壓住,蒸汽逐漸混合帶著酒液升騰。
原理是水蒸汽中的酒精密度大于液態水中的酒精密度。
因此,只要不斷讓蒸汽裹挾著蒸出來的酒液向上升,到頂遇到天鍋冷卻凝結就變成了高濃度的白酒。
這是固態白酒特有的蒸餾方法。一層一層往上撒酒醅的工作叫“上甑”。
既不能撒太多壓死蒸汽,又要保證撒得均勻,還不能鋪撒太慢,導致蒸汽太大。純手工活兒,技術含量極高。
中國白酒自從有了蒸餾技術之后,就變成了高度酒,實現了跨越,與西方酒大有不同。
明清至今民間廣泛使用“燒鍋”,生產“燒酒”,其構造與原理竟然與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蒸餾器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見是有傳承的。
受到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的影響,現代普遍認為中國高度白酒的歷史自元代開始。
如今海昏侯墓的重大考古發現,將中國酒文化直接往前推了上千年,證實至少在西漢時,中國已經開始采用蒸餾法生產高度白酒。
有網友質疑為什么從西漢到元代跨度上千年,除了海昏侯墓出土了蒸餾器,未見到出土類似的蒸餾器?難道只有劉賀愛喝高度白酒?
還有人懷疑這個不是蒸餾白酒的,是用于煉丹的。
中國古代煉丹術的“提汞法”的確可能是白酒蒸餾法的先驅,但是兩者有很大不同,這里已經被研究人員排除。
另外海昏侯青銅蒸餾器也不是孤證。現存于西安博物館的一套青銅器如今看來也是蒸餾器,據考證為漢代新莽時期。
王莽是西漢終結者,比海昏侯時期晚。這套青銅器外形跟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蒸餾器幾乎一模一樣,造型更為精美。
這套銅蒸餾器出土于2006年,西安未央區張家堡村的一個高等級貴族墓葬,年代為新莽時期。
那個時候海昏侯墓還沒有被發現,人們沒見過這種造型的器物,也是一頭霧水。
如今隨著海昏侯墓重大考古發現,西安的這套青銅器也可以確定為蒸餾器。
可見在漢代,青銅蒸餾器是只有高等級貴族和皇族才能享用的。
高度白酒,也叫烈酒,是只有權貴才配享用的美酒。平民根本喝不到。
權貴們生前享用了無盡的奢華生活,死后也要繼續,于是將蒸餾器帶入地下宮殿陪葬。
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李時珍只知道蒸餾法是從元代開始的,漢代之后似乎失傳了。
海昏侯博物館展品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很有趣的是為什么中國人喝黃酒、白酒,而不喝現代西方人推崇的啤酒。
經過一番考證,發現中國古代早就釀出了類似的啤酒,名叫醴,酒精度數較低。漢代后被酒曲釀造的黃酒所取代?。
現代工業啤酒口味寡淡,必須要大口暢飲,稱為“啤水”或者“水啤”都是有道理的。
一旦喝過精釀啤酒,就再回不去了。因為人的舌頭是非常敏感的,感覺過精釀的醇厚再喝水啤就會感到索然無味。
中國古代自從黃酒出現,就取代了類似啤酒的醴,所以啤酒在古代中國一直沒有流行起來。
同樣,人一旦過上了好日子,再倒轉回去過降級的生活,心理上的落差非常大。
劉賀原本在諸侯國里當個諸侯王,沒有非分之想。突然天上掉餡餅,掉下來個皇位讓他坐。
他美滋滋地當晚就動身,也不起個卦問個吉兇。這一點就不如有著類似經歷的前輩漢文帝劉恒。
結果被權臣霍光罷黜,只當了27天皇帝,留下個成語:“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從諸侯王到天子,到平民,再到海昏侯,劉賀的一生大起大落。
從諸侯王出發轉了一圈,最后還是諸侯王,但是心境卻完全不一樣了。甚至連封地也不是原來的。
個中滋味只有劉賀自己知道了。還好有烈酒,陪伴他為他解憂。
回過頭來看,劉賀又是幸運的。
漢代帝陵幾乎被盜掘一空。史書上說赤眉軍聽說漢文帝講究儉樸,陪葬的都是陶罐,因而除了漢文帝的霸陵,其他的漢帝陵全部挖了個底朝天。
現在隨著漢文帝霸陵的考古發現,才知道霸陵也被盜了,還遠不止一次。
如漢武帝茂陵這樣的大肥肉,更是前前后后不知道被盜了多少次,跟趕集似的。
芒碭山上漢代侯王的墓,從宋代開始就成了民眾避暑的涼穴。
劉賀的墓保存完好,可以說是個奇跡。
中國漢代對長生術非常癡迷,皇帝穿金縷玉衣下葬,相信能夠精氣不泄,得以復活。
這一點跟埃及很像,漢帝陵的巨大封土堆遠看也像極了金字塔。
金字塔再高,金縷玉衣再豪華,都不能讓人復活,全都化作了土。
只有建立了千秋功業,造福于百姓,才會成為永恒,萬世留芳。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95-1444-0.html海昏侯考古又有重大發現 將中國酒文化前推了上千年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