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在CT檢查中主要表現為邊界清晰的低密度影、漸進性強化、填充式增強、中央瘢痕及鈣化灶等特征。
平掃CT可見肝實質內圓形或類圓形低密度病灶,密度均勻,邊界清晰。病灶大小可從數毫米至數十厘米不等,多數無明顯包膜,周圍肝組織無受壓表現。低密度影的成因與血管瘤內緩慢流動的血液和擴張的血管腔隙有關。
增強掃描早期(動脈期)病灶邊緣呈結節狀或斑片狀強化,隨時間推移強化范圍向中心擴展。靜脈期強化更加明顯,延遲期病灶可完全或大部分填充對比劑。這種"快進慢出"的強化模式是肝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現,與腫瘤內血流速度緩慢相關。
典型血管瘤在延遲期呈現均勻強化,密度接近同層主動脈。小型血管瘤可完全填充,大型血管瘤中央可能殘留未強化區。填充式增強反映病灶內血管腔隙的溝通程度,完全填充提示血竇結構通暢。
部分大型血管瘤中央可見星狀或條索狀低密度區,增強掃描始終無強化。該表現由纖維化或血栓形成導致,需與肝癌的壞死灶鑒別。中央瘢痕在T2加權MRI上呈高信號,具有輔助診斷價值。
約10%-20%的肝血管瘤可見點狀、環狀或不定形鈣化,平掃CT顯示為高密度影。鈣化多見于長期存在的血管瘤,可能與反復出血、纖維化有關。伴有鈣化的血管瘤需與肝內膽管結石或轉移瘤鑒別。
肝血管瘤患者日常需避免劇烈運動和外傷,防止瘤體破裂出血。建議每6-12個月復查超聲監測瘤體變化,若出現持續腹痛、短期內迅速增大等情況需及時就診。飲食上可適當增加維生素K含量豐富的綠葉蔬菜,有助于維持凝血功能,但無需特殊忌口。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肝臟代謝功能,避免濫用可能損傷肝臟的藥物或保健品。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9-14604-0.html肝血管瘤CT的表現有哪些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膽絞痛的發作時間是什么
下一篇: 肝硬化患者疲倦乏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