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矯正不要錯過發育期”“別讓丑牙令孩子自卑”……記者調查發現,暑期是兒童整牙高峰期,近期社交平臺上有許多類似的廣告宣傳。越來越多低齡兒童進行牙齒矯正,讓孩子身心健康面臨多重風險。
“越早矯治效果越好”背后的銷售連環套
正值暑期,記者走訪北京、上海、廣西等地多個口腔醫療機構,發現很多低齡兒童的家長帶著孩子矯正牙齒。
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口腔科排滿了來初診、復查的患者。該院口腔科主治醫師錢慧芳介紹,口腔科近期每月接診患者約2000名,其中0至3歲的兒童約占35%,4至10歲的兒童約占35%。
“只要深覆合就會讓下巴后縮”“只要深覆合就要矯正”……記者在部分社交平臺看到,關于兒童正畸的“種草”筆記、體驗心得信息繁多,點贊量動輒上萬。不少等待面診的家長表示,這類信息鋪天蓋地,一些機構宣稱“整牙必須盡早”“越早矯治效果越好”,加劇了他們對孩子容貌的焦慮。
多位口腔醫生表示,很多三四歲孩子的家長已經在市場機構咨詢過并被建議給孩子進行擴弓等治療,有些孩子甚至已經開始矯治。“實際上,我們接診的患者中一半以上不需要治療,僅有少部分需要進行牙齒矯正。”錢慧芳說。
山東的舒女士聽信某機構宣傳,在孩子8歲半時給其戴上擴弓器,又使用了半年的斜面導板。經過一年的正畸,該機構又建議給孩子戴上隱形牙套,等12歲后進行牙齒排齊矯正,18歲最終定型。“后來去醫院咨詢,醫生告訴我們,其實沒必要進行擴弓治療。”舒女士說。
記者在多地采訪發現,個別市場機構對替牙期出現輕微排列不齊的孩子濫用矯正措施,甚至形成銷售連環套——六七歲先擴弓,八九歲再用MRC肌功能矯治器,到了十二三歲再推銷隱形矯治器,牙套一戴又要四五年。
過早矯治可能會適得其反
中日友好醫院口腔醫學中心主任徐寶華說,6至12歲是替牙期,兒童容易出現牙頜畸形,其中最常見的是牙齒排列不整齊。如果只是牙列不齊,多數情況建議等到十二三歲牙齒替換完再矯正。
“如果出現嚴重牙齒擁擠不齊、面部肌肉功能異常等影響面部骨骼正常發育和口腔功能的,應及時發現及時矯治,不過一般還是要在3歲之后。”一位口腔醫生說。
多位業內專家認為,一些孩子早期的牙齒“地包天”現象可能會在發育過程中逐漸改觀;正常情況下,孩子的面部生長發育不會因整牙發生很大改變。
“替牙期牙齒擁擠不齊需要擴弓的孩子,絕大部分應等到12歲以后再治療。見到孩子牙齒不整齊就盲目擴弓,屬于過度醫療。”徐寶華說,孩子在不具備正畸條件的情況下被過度擴大牙弓、拔掉乳牙甚至戴矯治器、戴牙套,可能導致后牙外翻、后牙骨開裂等,破壞口腔健康,甚至對孩子心理產生影響。
記者了解到,在機構正畸失敗的低齡患者并不鮮見,黑貓投訴平臺上的相關投訴超過4000條。一些機構以孩子依從性不好、家長沒有管理好等原因推卸責任。
“有的孩子過早上矯正器材,導致牙根暴露。也有的在矯正一段時間后,出現門牙咬合不到一起的情況。”錢慧芳說。
規范行業秩序 禁止違規操作
目前,市場上的兒童口腔機構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參差不齊,而相對權威、規范的口腔醫療機構因不愿過早給孩子進行不必要的正畸,反而得不到一些家長的認可。
2023年,國家衛健委等四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口腔醫療服務和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實施口腔醫療服務要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執行有關診療指南、技術操作規范以及強制性行業標準。
上海鑒星矯正中心院長周健建議,行業協會和監管部門可探索制定兒童牙齒矯正治療標準,進一步規范適應癥和治療原則。“對于無用的甚至有害的干預方式,比如隨意擴寬適應癥范圍或者完全不符合適應癥要求的,要表明態度和立場并且提出警示。”
部分市場機構刻意制造牙齒矯正焦慮,進行虛假宣傳,一些地方的監管部門已經采取整頓措施。
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姚華說,應強化行業監管和懲罰力度,對兒童口腔診所等機構明察暗訪,設置“黑名單”并定期公布,督促規范經營;依法嚴懲違規實施兒童牙齒矯正治療手術等行為,情節嚴重的予以吊銷執業許可證。
據新華社
編輯:趙曉雪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7177-0.html整牙要趁早?——低齡兒童整牙熱調查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胃寒的五大表現,你中招了嗎?
下一篇: 新發現:高脂肪飲食可能加劇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