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居民的糖攝入水平總體不算高。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布的《中國城市居民糖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顯示,城市居民平均每天攝入9.1克糖,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人每天25克以內的建議。
此外,攝入的糖占膳食總能量的1.9%,也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值10%。
電甜品糕點、飲料零食是長假里不少人的“心頭好”。既享受甜滋滋的味道,又想合理控糖,有什么好招?食品健康專家提示,減糖不必“一刀切”,關鍵是搭配出健康的膳食。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李寧表示,糖對滿足舌尖上的需求有重要功能,但只提供能量而不提供其他營養素。糖攝入多了,會影響能量及其他營養素的攝入平衡,長遠來看,對健康不利。
在專家看來,糖與健康的關系,關鍵在于量,控糖減糖應采取科學的方式。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近日一項專項調查顯示,近七成受訪者有控糖意愿,近八成受訪者將控糖重點指向超市食品和飲料,九成受訪者無法準確識別含糖配料。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表示,許多消費者將減糖的焦點放在超市貨架上的食品和飲料,卻忽視了一日三餐的分量。實際上,廚房用糖是我國城市居民攝入糖的第一大來源。科學控糖,可以從自家廚房開始。
閱讀食品配料表能夠了解食品的主要成分,但調查顯示,能準確識別所有含糖配料的受訪者不足10%。比如蔗糖的識別率為80%左右,常用的果葡糖漿、蜂蜜、濃縮果汁、果醬的識別率均不足50%。還有不少受訪者將不提供能量或提供較少能量的甜味劑(代糖)識別為含糖配料。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合理膳食是保證健康的基礎,鼓勵消費者減少蔗糖攝入量,同時倡導食品生產經營者使用食品安全標準允許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質和甜味劑取代蔗糖。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表示,“一刀切”的減糖方式不可取,減糖也要講科學,消費者要學會自主選擇和搭配出健康的膳食。(記者董瑞豐)
編輯:齊少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2180-0.html 學會識別含糖配料 科學“享”甜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腸炎不可小覷,五大癥狀需警惕
下一篇: 秋季如何養胃?這份養胃食譜不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