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這個詞它的提出一般指的是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當時發布了一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是一個非常詳盡的分析了過去一些年的發展,展望了直到2020年健康產業應當怎樣進行發展的規劃的綱要,并且在之后無論民政部也好,還是衛健委也好,也都發布了很多具體的一些文件。
這些文件對于健康產業的人士還是有價值如果你整體的去看這個文件,可能大量的信息,你會覺得對自己關系不太大。
那么我今天挑出其中的幾個核心的、對大家關系比較密切的概念稍微進行一下解讀。
但是我仍然覺得尤其是2019年7月份國務院的健康中國行動的計劃2019~2030這個計劃,建議大家最好多去學習一下,這個對于日常的未來的國家產業的布局,都是大家值得了解的。
回到每個人身上的體驗,有關大健康產業,會在就醫、健身、養老、旅游、環保這幾個角度提出新的一些概念以及一些新的要求,這也是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都會有的一些想法。
考慮到咱們國家幅員比較遼闊,不同人群的收入水平,消費的理念等等都會有一些差別。
從總體的產業數據來看,大家也應該有一個意識。
首先從人口來說,中國目前有著大約14億的龐大的人群,這其中有3億是老年人,特別是有超過5億的慢性疾病人群,比如北京地區,超重率肥胖率大概在40%以上,以城鎮的國內20歲以上人群的數據來看,大概50%的人群存在著血脂異常的問題,這就需要通過主食、碳水以及蛋白質等角度去盡量的糾正。
但現有的這些慢性病人群,包括10%以上的人都有糖尿病,30%的人可能都存在著糖耐量的異常,這些都是意味著應該去解決這些問題,他有著強大的需求。
再從數據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去年的數據,2019年我國目前頭號產業是地產,是13.2萬億。
按照預計是到2023年,我國大健康產業預計將超過14萬億元的產值,這是一個對比,但是按計劃,過幾年健康產業就應該超過如今的地產產業的規模。
如果在放遠一點,根據剛才前面我提到過的非常重要的健康中國行動的規劃,預計到2030年光健康服務業,市場規模就應當達到16萬億,這個數據也是提出的比較早了,經過這么些年的變化來看,完全可以實現的。
如果去簡單的評估一下,可以大概濃縮成三個需求的變化。
首先,大家需要更便捷的食物,更便捷的生活方式來獲得健康。
第二,對健康的要求,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增加了。
第三,就是安全性永遠是最核心的。
疫情期間的飲食指導手冊,指導中就專門提到了,對于疫情期間不鼓勵大家去減肥,如果你盲目的去短時間內吃得很少,可能影響你的免疫力,但是在之后,逐漸恢復到常態,健康上下了功夫之后,很多人還是想要盡可能的瘦下去,想要讓自己的身材更好,這些都是需求。
我們可以繼續問上面這個人:“你每天全部的真實的心情如何?”“你能夠經常都保持一種好心情嗎?”“你沒有任何內心沖突嗎?”“你經常都感覺充實、愉快、有意義嗎?”“你發自內心地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滿意、有幸福感嗎?”“你有過什么樣的美好體驗?”“你覺得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嗎?”“你有投身于,甚至獻身于一種事業的感覺嗎?”……與關于身體的問題不一樣,對于這樣一些問題,人們往往都不能夠馬上回答。我長期舉辦工作坊、做個體咨詢,對人們的壓抑、隔離、麻木有深刻體會。
無可非議,對于人生以及生活的感覺,特別是談到“幸福感”的時候,“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但是,在當今社會里,絕大多數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有自己的煩惱,正所謂“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如果一個人對自己足夠誠實、真誠,他就會覺察到自己的煩惱。這些煩惱,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一直沒有解決,一想起來,就感到不愉快,甚至勾起負面情緒。
以上是我們假設的一般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是不承認自己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的。
我長期面向全社會,舉辦“全人心理學·通心工作坊”。這個工作坊的目的,是推廣通心的理論和方法,促進和普及成長意識,幫助學員解決煩惱、問題,促進其心理健康。每次工作坊都會現場做一些個案。在工作坊的環境里,學員的狀態會與平時不一樣,尤其是從封閉變得開放。
工作坊開始之前,學員都需要在一份印有對他人的隱私保密等條款的承諾書上簽字。工作坊一開始,一般就是學員自我介紹的環節。大家主要講自己的姓名、職業、對心理學以及全人心理學有什么了解,這次參加工作坊想達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期待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次工作坊(也不是每次),在這個自我介紹階段,都有學員強調,自己沒有什么需要處理的煩惱、問題,他(她)只是來學習方法的……。幾乎每一次工作坊快結束的時候,屬于這種情況的學員,如果不是全部,也是大多數都承認自己有某種或者某一些煩惱、問題,或者有不能夠通心的對象等。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工作坊的環境里,我們能夠利用團體的動力、集體的智慧,采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有效地使學員變得更加真實,取下自己的面具,卸下自己的盔甲,逐漸變得更加開放。
如果一個人有一些煩惱已經嚴重到經常困擾自己,于是想要回避,這已經說明他有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
如果一個人對上面任何一個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這個人的心理健康也或多或少有一定問題。對于“你有過什么樣的美好體驗?”這樣的問題,有的人回答起來十分困難,常常要通過放松和暗示,才能夠回憶起一些事情。
當我們問以上問題的時候,已經涉及心理健康和靈性健康的問題。完整的健康,應該是“身、心、靈”的“大健康”。
為什么人們往往只注重身體健康,不注重心理健康,更談不上靈性健康呢?
簡單回答:缺乏心理健康、靈性健康沒有缺乏身體健康那樣帶給人們那么大的壓力感、緊迫感。
身體沒有疾病,并不等于就有幸福感,也不等于健康。
大家不難注意到,有不少身體非常健康的人,沒有患什么疾病,看起來也非常結實,甚至稱得上“健壯”,但他們自己卻感到非常不幸福,他們各有困擾自己的心理問題。健康,是和心理分不開的。健康問題應該擴大到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735-0.html大健康是什么意思?(相關部門是這樣回答的)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2022年十大健康企業揭榜
下一篇: 大健康產業項目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