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數字化發展,構建于信息化、互聯網、移動智能終端的基礎上。與以往信息化的封閉性不同,數字化呈現開放、流通、兼容等特性。數字化的核心主體也將發生變化。原有核心是醫生和機構,基于診療行為發生在醫療機構內,醫生對診療流程把控也有絕對權。在數字化影響下,核心將轉化為居民、患者。患者民眾的健康、診療信息將由醫生,擴展到更多的診斷治療形式(多種監測/檢測數據、數字療法等),由院內就診行為也將擴展到院外健康監測等。
為實現醫療健康的數字化帶來的的價值,需要產業中多方角色協作。
我國醫療健康產業特性,決定了醫療產業的數字化是個緩慢的過程。其緩慢并不是來自技術的不成熟,而是技術與醫療健康應用場景的磨合,包括臨床與健康的價值驗證、安全性驗證、以及低成本的建設等。億歐調研,未來1-3年內市場應用期望度較高的技術有AI、物聯網、5G、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幾大類。也就是說,經過了過去多年的探索,相關從業者對該類技術的融合普遍認可,且醫院診所、藥械企業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付費方。此外,像是大數據、多媒體、移動終端等技術受疫情影響,在醫生、護士及醫療機構層面的付費意愿增加;因此智慧醫院、藥械營銷、健康信息等領域得到了快速普及。
醫療健康產業數字化的提升,包含多個層面,首先是產業鏈中細分角色的興起,即補足數字化的缺失。該類角色多處于采集層與數據匯集分析層。
1)采集層,指為機構/企業層面提供數據收集、信息化建設服務的企業,相對成熟的如HIS/PACS/藥企營銷系統,相對不成熟的如數字健康層面的智能硬件、院外機構SaaS等。
2)數據匯集及分析層,該層的服務商分為兩類。一類是創新公司,如醫渡云、零氪、思派、圓心、惠每科技等。另一類是傳統信息化企業的業務拓展,如東軟、衛寧、Veeva等。
3)應用端,是該鏈條中的核心角色,同時是數據生產者、數字化應用者,以及數字化付費方。該類角色對數字化的理解、認可、與投入決定了醫療健康產業數字化的發展速度。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382-0.html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有哪些(解析中國醫療健康數字化產業)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