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牙是世界上最短的真實恐怖故事。
小康六歲時,曾因他看了某動畫片中拔牙的場景后不愿去醫院拔除蛀牙,直到他被父母強行拖去了醫院,醫生拿著大刀小鉆在嘴里一陣操作后,以后每每聞到消毒水他的嘴里都會泛起一股血腥味兒。
自此小康特別抗拒看牙醫,因此也十分注重自己的牙齒保養,甚至到了一種病態的地步,盡管這樣他還是沒逃過做根管治療的命運,醫生說是他“刷牙過度”。
與小康相反的還有一群人,他們平時絲毫不注重牙齒健康,直到刷到洗牙視頻時才想去湊個熱鬧,但在看到評論區一片“洗牙的酸爽不可言喻”、“洗完會牙齒松動”、“剛洗完感覺牙齒全是縫”的傳言后,又默默縮回了團購洗牙套餐的手指,轉而進軍小紅書,開始鉆研洗牙相關事宜...
對于他們來說,讓牙齒變健康還不如讓牙齒變好看,如果為了健康影響自己的“牙齒美貌”,他們可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至不得不治。
蕪湖市某大學曾針對186名口腔內科患者做過一個調查,結果具有輕度牙科畏懼癥為96例,其中50例為男性,46例為女性,但相比之下,女性產生的高畏懼幾率更高,同時畏懼程度與年齡成反比,隨著年齡增長有著降低趨勢。
根據問卷調查,畏懼牙醫45%的原因是“害怕疼痛”,25%的原因是“擔心牙醫技術不好”、“恐懼看牙時的環境、味道、機械的聲音”,20%的原因是“曾有不愉快經歷,或源于親友的轉述”,最后10%的原因是“媒體的力量”,來源于影視劇、漫畫、公眾平臺。
在眾多專家一句“預防總比治療要好的多”下,人們開始紛紛注重自己的口腔健康,最首先的他們會去了解洗牙,小紅書關于洗牙的帖子數量多達6萬+筆記,在大眾點評上牙博士的洗牙價格在238元,美奧口腔的洗牙價格在147元,康貝佳在180元左右,通常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
但令所以口腔醫院頭疼是滿天飛的關于洗牙的“不實言論”,洗牙不會讓牙縫變大,也不會造成牙齒松動,只是會有酸痛感,洗牙只是為了去除大塊的牙石和菌斑,避免它們破壞我們的牙齒。
與洗牙處在相同尷尬境地的,還有拔智齒。
“洗不洗牙”與“拔不拔牙”的區別很大,39健康網的醫生稱中國人長智齒的概率在75%,不長智齒或萌發以后停止生長的占25%,長智齒的最高峰在20-30歲之間,但如果智齒所在的位置沒有對牙齒結構造成影響就不需要拔除。
因此不少人有了僥幸心理,即使牙疼到輾轉反側,也只有28.77%的人會及時就醫,有71.23%的人采取死扛、喝冰水陣痛或者吃止痛藥的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發布某調查結果發現,世界上有70%的人都有口腔疾病,并將口腔健康列為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甚至在顏值經濟時代,一口好看的牙比一口健康的牙要重要的多。
《2020中國口腔醫療行業報告》顯示,2019~2020年期間,我國拔牙、補牙、洗牙等基礎口腔服務項目價格下降,基礎檢查費用降幅達50%,而正畸、美白等對原材料、技術要求較高的口腔項目價格卻呈不同程度上漲,且漲幅明顯。
在各大電商平臺上,美白牙膏、牙貼、洗牙粉等銷量呈直線上升,中國老牙膏品牌舒客旗艦店曾上新一款“美牙貼”,定價14對169元,一對在10元出頭,官方建議每周貼2-3次進行護理,但牙齦受損或口腔手術后嚴禁使用。
楊冪、唐嫣等女明星同款烤瓷牙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更有網友透露劉濤的一口牙花費300萬,單顆4萬余元,盡管如此這一口烤瓷牙并沒有那么結實,2013年她曾在拍戲過程中崩掉一顆牙,而后發博提醒廣大愛美人士:不要因為愛美就去整牙,尤其是像她這樣的“全口重建”,痛苦至極。
普通人想擁有一口潔白的牙但沒有300萬該如何?淘寶上搜索“一次性美白牙貼”會發現新大陸,這款官方介紹稱之為一次性、高粘、自己可操作的牙貼只要27.8元,至于效果大家也是可想而知的。
人們明明那么懼怕牙醫,卻能夠為“美”反復躺在操作臺上,這背后離不開互聯網為他們制造的焦慮。
大眾普遍的認知:牙黃=不好好刷牙,因此為了能好好刷一頓牙,硬性條件可不能少。
小王公司曾發給他一個免費電動牙刷獎品,這是他第一次接觸電動牙刷,但看著簡陋粗糙的包裝,他半信半疑的試著刷了次牙,結果是:“震的我腦仁疼,摔了。”
一般電動牙刷內部有一個電驅動的振動電機,能讓刷頭產生垂直于刷柄方向的高頻擺動,但擺動的幅度很小,一般為上下各5毫米左右,行業最大的擺幅是6毫米,而小王的電動牙刷一開機就像一個長了毛的打樁機,又吵又猛烈。
2019年是中國電動牙刷銷量達到4556萬臺,是電動牙刷銷量最高的一年,2020-2021年電動牙刷的銷量逐年下降,2021年中國電動牙刷銷量為3485萬臺,與2018年銷量相似。
但你知道嗎?電動牙刷是在1954年被瑞士醫生發明出來的,至今已有68年,經過后期各種發展,荷蘭品牌飛利浦才在1992年研制出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聲波震動電動牙刷。
但等到電動牙刷業務擴展到全球已經是2000年以后的事了,因此電動牙刷進入我國的時間還不夠長,只有年輕一代愿意接受這樣的“新事物”。
因此眼見電動牙刷只能戳中年輕人的廠商開始在牙膏上做手腳,很快我國變成長為世界第一牙膏大國,產量居世界首位,從潔齒型牙膏一統天下到預防型、美容型、生物型并存市場,再到脫敏、配方、用藥...為了解決同質化競爭,最終牙膏市場演變成了一場價格戰。
超市里幾元一支的牙膏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10元以上的昂貴牙膏。根據發改委數據,2015-2021年中國牙膏價格呈持續上升趨勢,截止2021年7月,我國牙膏價格為10.75元/盒(120克左右),15元以上的牙膏占據了35%的市場份額,甚至牙膏界的愛馬仕Regenerate單價均在百元以上。
此外國內外的牙膏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一邊是兩面針、舒客的拼命突圍,一邊是黑人、高露潔的持續霸榜,其中還有橫沖直撞出來的網紅品牌Usmile、參半,國際大師香氛調香、炫酷膏體等概念瘋狂收割年輕人。
幾十元或許還夠不上智商稅的檔次,動輒幾千的牙齒美白儀曾被口腔醫生吐槽過無數回,它通過在牙齒上涂抹氧化物,結合冷光照射,起到過氧化物強效漂白牙齒的作用,不能從根本上美白牙齒,還有可能導致牙釉質受損、刺激牙齦。
而美白凝膠、美白牙貼同理,至于漱口水美白、口香糖美白...市場暫時還沒有明確規定“牙齒美白”產品檢測標準,因此大多數產品都沒有權威渠道證明確實有美白功效,打著美白的“擦邊球”。
美國有調查顯示75%的人都懼怕牙醫,因此他們有“健康牙齒三個原則:早晚刷一次牙,每天用牙線清潔牙縫,平均每半年洗一次牙。而中國大部分家庭還沒有形成這樣的意識。
寧愿交智商稅也不愿意科學護理牙齒的人們就像裝睡的人一般,叫不醒。而那些“無良商家”通過販賣焦慮將最科學的醫治渲染成比《電鋸驚魂》還要恐怖的氛圍,一旦美牙被納入美容行業,有了徹底規范化的行業標準,這些商家也將無處遁從。
招商證券《2019年口腔種植牙行業深度報告》顯示,中國口腔疾病患者數量超過6億,但就診率不到5%。
牙疼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嘴里這一口牙會陪伴我們直到老去,與其在家被互聯網無情收割,不如克服恐懼盡快就醫,相信科學也尊重科學。
參考:
種2顆牙沒了3萬,中國人為什么沒有“看牙自由”?——新浪財經
口腔經濟突破千億,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更愿意為牙“買單”——上游新聞
牙膏漲價成潮流?為啥我們買的牙膏會越來越貴?便宜牙膏去哪了?——金融界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62-1364-0.html6億口腔患者,就診率卻不到5%!“牙科恐懼癥”怎么治?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