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依然有法系汽車粉絲對雷諾、標致和雪鐵龍三大品牌在華市場的失落感到不解。于是提出了三個問題,發動機、維修難和設計理念,到底哪一個才是導致法系汽車銷量低迷的主因?
筆者認為這些因素都是客觀存在的,但并不是主要因素。
法系汽車進入國內市場早的品牌應當是標致汽車,當初是“廣州標致。”不過相信大多數汽車愛好者對于這個品牌都已經沒有印象。究其原因是“廣州標致”在97年停產了,距離創立時間應該只有12年。退出的原因當然是銷量不濟,銷量差的原因是車輛維修成本高;但是成本高的原因不是維修難度大,而是其國產化率比較低,許多零部件都要依靠進口!成本當然會很高。可是同期的大眾汽車國產化率越來越高,兩相對比自然不利于“廣州標致。”第二個因素不適合多講,感興趣的讀者可以了解一下92年的“臺法軍售”事件,至此,“廣州標致”汽車全面退出公務汽車市場。可是同期的個人汽車用戶市場的體量還很小。
之后的標致雪鐵龍又與二汽展開了合作,在新的階段里表現依然不夠搶眼;原因則與車輛的質量、設計和維修便利性有關聯。不能否認早些年的標致雪鐵龍汽車在設計理念上確實過于超前,甚至難以理解,包括外觀設計,比如雪鐵龍畢加索,看起來就像是從卡通片里開出來的車一樣;一些非常特殊的方向盤、鳴笛鍵,那也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
而且一些車輛的驅動方案也是難以理解,比如具備超跑外形的前驅1.6T、前麥弗遜加后扭力梁懸架的標致品牌小跑車;這樣的車是典型的高端市場用戶看不上、低端市場用戶買不起,終只能以停產收場。
源自巴伐利亞發動機廠的發動機又有一個階段的燒機油的情況,雖然現在得以解決,但是用戶口碑確實敗的比較厲害。而法系車和德系車在品牌力上是不能相提并論的,尤其是在大眾、奧迪、奔馳、寶馬等車企的立場始終非常鮮明的前提下;所以相同的問題出現在大眾汽車或寶馬汽車等品牌上更容易被包容,但是品牌力較弱的品牌則會是致命的打擊,巴伐利亞發動機廠是寶馬汽車的原名。當然這個結論并非針對法系汽車,品牌力較弱的、屬于大眾汽車集團的斯柯達也是一樣的結果。
雷諾汽車又是為何“敗走”雷諾和標致雪鐵龍是兩家汽車制造商。眾所周知,雷諾日產三菱汽車是聯盟企業,當初力挽狂瀾拯救破產邊緣的日產汽車的企業就是雷諾;可以說雷諾汽車還很有實力的,車輛的設計感也挺不錯,所以雷諾的失敗讓許多汽車愛好者無法理解。
難道只是因為一個葷笑話嗎?
顯然不是。
或許雷諾合資汽車的失敗是因為其潛在用戶對于法系車或者整個歐系車的期望值過于高。在合資汽車系列品牌里,歐系車的市場地位應當是高的;其中有大眾、奧迪、奔馳、寶馬四大德系汽車品牌的作用,也有英國汽車品牌勞斯萊斯、賓利、捷豹、路虎、阿斯頓馬丁等品牌的作用。其次是美系車,再次是日系車。所以選擇雷諾汽車的消費者總會對車輛的性能和操控有較高的要求,可是雷諾品牌的合資車一度全都是日產汽車的“換殼車。”
比如雷諾科雷傲和雷諾科雷嘉,對應的不就是日產奇駿和逍客嘛。
如果一臺歐系汽車的真實水平和日系汽車一樣,那么用戶則難免會有些失落;當這些車的特點被更多汽車消費者認識之后,這樣的歐系車自然會很難賣嘍。所以雷諾汽車的失敗并不足為奇。只不過雷諾的失敗也加速了法系車陣營的整體潰敗進程,畢竟法系車能拿出手的品牌只有三個;高端品牌DS屬于標致雪鐵龍,可是一個沒有大排量發動機、燃油動力后驅或四驅平臺的豪華汽車品牌,依靠小排量前驅車和一系列中大排量后驅和四驅車正面對決,結果從開始就已經注定了。
法系車銷量低迷的原因應當包括這些。
現在只能說曾經的法系車沒有搞清楚品牌和產品定位,對于自己的產品確實有些“迷之自信。”可是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又非常激烈,市場格局幾乎是十年一變,跟不上節奏則必輸無疑。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47-5371-0.html法系汽車在華市場銷量低迷 原因是發動機、維修難還是設計理念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