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電器跳閘,簡單處理要價800元,重置電路收費2000元;維修空調電路板報價2100元,客戶說要投訴,價格便調整為300多元;1003張維修小廣告,988個地址是假的……今夏申城持續高溫,空調、冰箱等家電維修問題居高不下,“小病大修”“無病亂修”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
近期,人民網上海頻道記者進行調查采訪時發現,社區居民信箱中“街道指定”的家電維修小廣告成為居民投訴的重災區,還有不少居民通過電商平臺尋求服務時遭遇“維修刺客”。
看似“小事”的家電維修為何成了市民百姓的煩心事?層出不窮的行業亂象為何難以遏制?
記者親歷:“跳閘”連修三次,漫天要價無標準
居民信箱中收到的小卡片。街道居民供圖
近日,因家中空調不制冷,記者撥通了小廣告上的熱線電話,一位師傅很快上門并修好了空調,報價960元。
“去年也是空調不制冷,收了300塊錢制冷劑的費用。今年怎么又要加,氟利昂消耗得這么快?”記者不解地問道。師傅回復道:“你這次是空調外機壞了,把去年加的氟利昂燒了。”對行情不了解的記者只得現場手機支付。
無獨有偶,今年8月,另一位記者家中的中央空調不斷跳閘,便通過“啄木鳥APP”預約上門維修服務。不到1小時,師傅上門了,但并未找到問題所在。師傅嘗試將電表箱里的電源開關重啟后,空調正常運轉了。至于出了什么問題,師傅也說不清楚。
但沒過幾個小時,家中再次跳閘,這次上門的是另一個師傅,經檢測后發現是電路問題。修好后,記者支付了407.55元。
5天后,空調又跳閘了。這次,上門的師傅發現空調的電路板出現了問題,10分鐘修好后,要求記者支付2100元維修費。
“怎么這么貴?”記者質疑收費標準。
“中央空調電路板壞了,標準價目就是2100元。”“系統就是這么顯示的,我改不了價格。”記者嘗試講價,師傅就是不改口。
當記者表示要向相關部門及媒體投訴時,師傅才與平臺公司協商后,將訂單價格調整為305.3元。
空調是否會再次出現故障不得而知,但記者遭遇的煩惱,也是不少市民曾經經歷的――家電壞了反復修,師傅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找不到問題所在――耗費不少精力不說,還掏癟了錢包。
前不久,劉女士在“58同城”平臺上找了一家維修機構上門維修空調。商家以需要進一步了解情況為由,要求添加微信。“空調修了300塊錢,沒兩天又壞了,再聯系發現已被對方拉黑。”劉女士只好自認倒霉。
行業亂象:1003張“小卡片”,988個地址是假的
今夏,上海連續高溫,家電維修投訴量呈上升趨勢。據記者了解,上海市商務委7月承接的投訴單數量較6月上升了2倍多,季節性矛盾突出。上海市消保委也收到了不少投訴,其中6、7兩月共收到有關空調維修的投訴247件。
此外,上海市消保委在全市16個區的居民區收集了維修類小廣告257張,按照小廣告上的地址實地走訪了1003個,發現988個地址是假的,其中714個地址的門牌號根本不存在,274個地址不是家電維修店鋪。
“線上線下的虛假廣告,誤導消費者選擇非正規維修服務。”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表示,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承修方和消費者之間的專業知識和信息不對稱。
“昨天換了電容、加了制冷劑、付了800元才修好的空調,今天再開機,一點不制冷。”家住惠南鎮的金阿姨只好托熟人另找了個靠譜的師傅上門,師傅說確實是電容損壞,但更換電容只需30元。金阿姨的800元就這么打了“水漂”。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張鑫認為,家電維修業市場準入門檻較低,不需要足夠的技術要求和資質認證,而且市場需求量較大,利潤較高,這導致了市場上充斥著大量非正規和不專業的維修服務,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今年3月,有消費者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對自己遭遇的維修價格虛高問題進行了投訴。6月,楊浦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反饋:經過調解,被訴方已完成退款。雖時隔3個月,幸運的是該網友退費成功。
針對維修價目“不透明”問題,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啄木鳥”客服熱線。客服表示,報價一般是師傅上門后,根據具體故障說明價目,包括修哪幾項以及每項的價格。
記者又致電“962512”熱線咨詢。工作人員答復:10公里內,上門費30元、檢測費50元,零件損壞或加氟利昂要根據實際情況收費。一般,添加氟利昂收費200元至300元。
“在維修過程中,遇到的情況比較復雜,不同維修師傅使用的維修方法、時間、材料和成本也不一樣,所以報價和收費也會有所不同。”維修師傅曹盛表示,一般都是師傅自己定價。
2012年施行的《家電維修服務業管理辦法》規定:家電維修經營者不得虛列、夸大、偽造維修服務項目或內容,不得虛報故障部件,故意替換性能正常的部件;2022年施行的《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明確,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不得收取未予標明的費用。
不過,目前我國還沒有明文規定家電維修費用,消費者也無法獲知各品牌的收費指導標準,因此,行業從業者“鉆空子”的情況時有發生。
專家建議:推動服務標準建設,引入公平競爭機制
8月,上海市相關部門為打擊家電維修亂象,著重推出了打擊“黑網點”、清理虛假違規信息、保障消費者權益、規范服務示范、整合宣傳引導五大分項行動,旨在形成一套促進行業規范發展的長效監管機制。
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張國華表示,將全面梳理12345市民服務熱線投訴單,對家電維修主體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予以嚴厲查處。
8月底,上海市消保委對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進行了約談。針對平臺中頻發的家電維修亂象,市消保委要求兩家企業及時整改:一是對平臺上的家電維修商戶進行嚴格審核和清理,二是就其錯誤行為向消費者進行道歉并賠償。
同時,市消保委發布了最新版的主要家電維修企業的聯系方式。唐健盛建議,廣大消費者在選擇家電維修服務時,要謹慎選擇維修商戶,注意核實商戶的資質和信譽情況,避免遭遇虛假維修和高價收費等陷阱。
近日,記者家中的洗衣機出現故障。通過市消保委公布的企業聯系方式,記者在某家電品牌售后平臺申請了服務。師傅上門檢查發現是控制面板受潮導致短路。此次,上門費及更換零件共收費280元。通過對比同類維修情況,記者認為,費用符合正常標準。
據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目前上海家電維修企業網點約有700余家,從業人員1.6萬余名。“只要有準確的信息,找靠譜的師傅沒難事。”上海電子產品維修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黃建平建議,消費者記住上海家電服務熱線平臺號碼“962512”,既可以查詢正確的廠家服務電話,又可以直接報修,接受規范的維修服務。
不過,相對于這座25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尤其在應對夏季“大考”時,全市正規的家電維修網點仍顯得供給不足,且維修網點小、散、亂現象突出,缺少大平臺、大企業的整合,客觀上導致居民無從選擇。信息不對稱、價格不透明,加上缺乏標準、難以追訴,更讓“維修刺客”們肆無忌憚。此外,在記者的調查采訪中,大多數居民對“962512”熱線平臺并不知曉,趁虛而入的“小卡片”倒是成了居民口中的“零距離”服務。
對此,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張鑫指出:由于家電產品種類眾多,難以通過制定統一的維修服務標準和收費標準進行統一監管,那么,推動行業維修服務標準建設,提高服務和價格透明度就顯得非常必要和重要。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提高執法力度是治理家電維修市場亂象、實現良性競爭的重要措施。此外,還應引入公平競爭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和社區街道的作用。張鑫還建議“962512”熱線加大在社區全方位展示力度,讓更多老百姓知曉,進一步壓縮虛假小廣告的生存空間。
(責編:肖鑫、唐嘉藝)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4-3321-0.html家電維修亂象亟需解決,積極建立行業長效監管機制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家電內銷預期向好,高能效產品銷售明顯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