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華寶新能對深交所的問詢函作出回復,對去年的高額虧損作出解答。雖然公司今年一季度營收達到約5.8億元,歸母凈利潤也達到約2900萬元,但不少投資者依然對其去年高達1.7億元的虧損耿耿于懷,從扣非凈利潤看,公司去年虧了約2.6億元。
以海外市場為主的華寶新能,由于產品型號、銷售策略調整滯后等原因,業績明顯落后同行,國內露營經濟雖高速增長,但總體規模不大,也難“喂飽”公司,業績如何翻紅成了華寶新能急需回答的問題。
淘寶電小二旗艦店截圖
業績為何變臉
以生產便攜儲能產品為主的華寶新能,近年來吸引了市場目光,露營經濟的火熱令戶外移動電源走俏,而這正是公司的拳頭產品,在市場環境利好之時卻利潤虧損,似乎難以解釋,更重要的是,華寶新能在2022年才正式上市,隔年便高額虧損,所以深交所在問詢函當中,將IPO審核期間公司是否充分披露了市場風險列為一重要問題。
在投資平臺上,也有用戶質疑華寶新能為何上市次年便業績“變臉”,2020―2022年,公司營收一直維持著高增長,從差不多10.7億元達到約32億元,但去年其營收卻同比下滑27.76%,約為23億元,凈利潤顯著虧損。
另有聲音質疑華寶新能的表現為何與同行背道而馳。在可比公司中,安克創新去年營收達到約175億元,凈利潤達到約16億元,如果說安克創新勝在了規模上,那么營收規模與華寶新能相埒的派能科技,一樣實現了盈利,2023年派能科技營收約33億元,凈利潤約為5億元。
要回答華寶新能何以虧損,高額計提減值是繞不開的原因,而計提減值的背后是存貨跌價。2023年,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高達約4849.9萬元,其中主要是存貨跌價,而且這一趨勢延續到了今年一季度,雖然公司利潤回正,但期間依然有高達約2363萬元的計提減值,存貨跌價依然是關鍵部分。
之所以存貨跌價嚴重,一方面是華寶新能為了競爭不得不降價促銷,導致產品預期銷售價格較此前明顯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歐洲市場庫存積壓,去年9月開始,華寶新能將相當部分的歐洲存貨又運回了工廠,計劃將這些退貨改造后銷往其他市場,期間運費成本、加工成本增加,壓縮了預期利潤空間,導致存貨跌價。
多國市場遇挫
如果說高額計提減值還可算作一段時期內的特殊原因,華寶新能產品競爭力的下滑才更讓市場擔憂。華寶新能的產品主要銷往海外,以北美為主,亞洲、歐洲銷售規模次之,總的來說,公司2023年在境外的營收達到約21億元,而境內營收約2億元,相差10倍左右。
對此,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北京商報記者評論稱,便攜電源行業同樣有著產地在中國、消費地在歐美的情況,全行業中,中國的生產份額占比超過90%,北美、日本等地的份額約在個位數,但從消費情況看,由于北美、歐洲消費者更鐘愛戶外活動,所以對便攜電源的需求也更高,日本消費者主要將便攜儲能電池當作應急備災的工具,所以日本也是重要市場。國內的需求基本是與近年來的露營經濟相伴而生,盡管在整個消費電子領域中實現了較高增長,但總體需求仍不能與境外相比。
對于華寶新能而言,重要的境外市場似乎有些“失控”,去年公司在日本銷售金額同比下滑28.26%,市場份額相比上一年也有所下滑,歐洲市場的下滑更嚴重,以人民幣計價,去年公司銷售金額約為7333萬元,同比下滑78.39%,此外,北美市場也下滑了22.76%。
流失的份額似乎被同行搶去了。在歐洲市場,華寶新能稱公司未及時參與降價促銷,導致銷售額有所下滑,而去年安克創新在歐洲的營收卻同比增長了約30%。在日本市場,消費者認為安克創新所銷售的磷酸鐵鋰電池,要比華寶新能的三元鋰電池更安全,所以二者在日本的表現也是一升一降。
在業內觀點看來,如果華寶新能想翻身,還是要擴展新的應用領域。梁振鵬認為,國內的便攜儲能電池行業,主要從充電寶ODM代工發展而來,總的來說技術門檻不高,如果不想陷入價格戰,只能尋找新的用武之地。
目前,華寶新能正在拓展家庭場景的應用,為家庭用戶提供一站式綠色能源解決方案,滿足住戶自用、應急備電等需求。不過這能否幫助公司追平同行,仍然有待觀察。
北京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華寶新能,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4-1962-0.html露營經濟火熱,華寶新能業績如何翻紅成為關注點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