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正面例子——在傳統君主制的中東各國引入西方民主,還是負面例子——在部落制和松散殖民體系的中非、海地、巴西引入帝制,無不以動蕩和鬧劇收場。
而具有濃厚中央集權文化的臺灣、韓國、西班牙等,都是經歷了漫長的威權政府的過渡,才勉強能夠上民主這一門檻,篳路藍縷,路途艱辛。
網絡配圖? ?而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專制的封建王朝之一的清帝國,要想一夜之間廢除傳承數千年的中央集權跑步進入君主立憲,這是無論如何不可能的,即使慈禧加光緒加袁世凱加康梁為之全權撐腰,也根本沒有辦法撼動從上到下從上層建筑到民間的根深蒂固的極權文化,這是客觀,不是悲觀。
令窺一斑,隨便舉一個領域為例子。
且不談官辦企業,清末民初時整個國家的工商業都是依托官僚階級發展起來的,有規模的工商業一定要有官員或洋人為之撐腰,否則會在上下勒索間輕易崩盤或是被搭上上線的對手奪取市場壟斷。
極端專制的封建統治下,中國數千年來工商業從來沒獨立過,遺毒直至改革開放后幾十年仍舊存在。
課本曾說過民族資產階級不發達導致資產階級無法在中國形成氣候,這只不過是比較委婉的修辭手法。
光是這樣羸弱的資產階級、這樣貪婪的權力體制,生態系統就是如此,怎樣嫁接為大英帝國商業文明量身定制了兩百多年的的君主立憲?網絡配圖 中國人看待君主立憲,總有一種遺憾感。
為什么遺憾?因為日本搞成了中國沒搞成,然后這個分水嶺后一個一路飛黃騰達一個頻頻在彎路中摔跤,以至于累積成百年來國家實力的顯著差距。
這種思路很顯然忽略了日本獨特的政治發展史。
日本從古至今就沒有過強有力的中央集權,虛君體制下連為皇室服務的太監都沒發明,遑論為此背書的各種傳統文化與哲學。
且日本歷史上常年處于分裂和割據狀態,這和中國威嚴赫赫的大一統是完全不一樣的,比起中國,其更像是國度間相互競爭的歐洲。
? ?除此之外,近古日本和荷蘭一直保持良好關系,相對中國接受的西方文化更多,并且其民眾識字率非常高,黑船叩關后先進文化更為容易進行滲透,其地狹人多,每個人都無法置身危機意識外。
綜上所述,在移植君主立憲和資本主義上,日本的獨特發展史使得自身比中國有了太多優勢。
網絡配圖 為什么以威權統治的社會主義能扎根俄國和中國?為什么法國大革命和光榮革命會誕生在英法?為什么納粹會誕生在德國而提前在意大利退出市場?為什么東歐和俄國的社會主義會崩潰而中國依舊穩如磐石?為什么中東的民主化屢屢倒退?為什么眾多非洲國家難以形成有效政府?這些都是歷史發展和文化選擇的,說堂皇點,是人民選擇的。
新的政治制度一定要接地氣和有耐心的慢慢轉化,否則一定不能為本國從上到下接受,且一定走得特別艱難險阻,而從一個數千年的東方封建專制帝國剎那化身廢除君權的君主立憲,頒布個圣旨又怎么能瞬間跳過了如此多的發展階段。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5531-0.html如果光緒晚于慈禧太后殯天有可能實現君主立憲嗎?歷史真相是什么?真相還有哪些?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