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里的一些有見識的官員,認識到學習別人的重要性,有的說師夷長技以制夷,有的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但不管怎么說,所要表達的,就是向西方學習的重要性。
于是清政府開始挑選優秀的學生,公費委派他們前往西方各國學習。
希望他們學成歸來后,能夠為大清王朝服務,為大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續命。
但是奇怪的是,這些學成歸來的留學生中,很多反而成為了推翻清政府的急先鋒。
包括興中會、華興會、復興會等很多成員,都是清朝派出去的的公費留學生,而他們卻是推翻清政府的得力干將。
尤其是在清政府即將垮臺的時候,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
有人因此對清朝的那些公派留學生進行道德譴責,認為這是吃清政府的飯,卻砸了清政府的飯碗,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不過我認為,有人之所以說這個話,是因為他們并沒有站到歷史的現場來考慮問題。
咱們今天可以就當時的具體情況,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些分析。
一、留學生看到了封建帝制的腐朽沒落。
清政府當時派學生出去留學,目的是想讓這些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本領后,回國維護清政府的統治。
但是,無論是公派留學生,還是自費留學生,他們去了國外以后,看到了西方國家的發達,同時也看到了西方國家發達的原因,正是因為取消了封建帝制,實施了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因此國家才實現了騰飛。
尤其是去日本留學的留學生們,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情況和中國差不多,甚至還不如中國。
但是后來,日本實現了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由于這種資本主義道路很適合國家的發展,國力很快強盛起來,老百姓很快富裕起來。
因此,這些留學生們得出一個結論,中國要實現富強,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所以,不能說這些留學生忘恩負義,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他們也是出于救國救民的目的,才選擇了這條道路。
二、留學生看到清政府無法改變和救國。
實際上,留學生們對清政府的態度,是有一個轉變過程的。
清政府在1872年到1875年派出去的首批公派幼童留學生中,回來以后,真正反對清政府的還是少數,大多數積極地加入到了清政府的建設當中。
比如鐵路工程師詹天佑、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唐國安、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等。
他們都是積極參與清政府建設的,從事政治的都不是很多,主要在科學領域及文化領域發揮作用。
不過,隨著清政府在與列強的作戰中不斷失敗,同時隨著清政府實施維新變法的失敗。
這些留學生們對清政府的態度,便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他們認識到,那時候的清政府,已經失去了領導中國走向富強的能力。
之所以失去了這個能力,就是因為腐朽反動的封建帝制統治。
要想讓中國重新崛起,唯一的辦法,就是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所以,后來派去國外留學的那些留學生們,他們逐漸地變成了革命者。
三、留學生在國外遭遇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留學生在國外的生活是飽受歧視的。
這種啟示,來自于清政府與列強打交道的過程中,不斷失敗。
要么在外交上居于下風,要么在軍事上失敗。
在失敗的同時,不斷地割地賠款。
這些做法,都讓這些在外留學的孩子們,感到了深深的屈辱。
他們不是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而是為自己的祖國感到屈辱,這是讓他們非常難受的。
造成這種屈辱的原因,就是清政府腐朽沒落的統治。
除此以外,留學生雖然是公派的,但是,由于朝廷派別眾多,大家勾心斗角,貪污腐化,因而留學生們的學費及生活費等常常被克扣,讓那些留學生們生活異常艱難。
這也讓留學生們對清政府很難有認同感。
可以說,之所以造成公派留學生反對清政府的情況,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清政府自身的腐敗造成的!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3113-0.html晚清留學生對中國的影響歷史真相是什么?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