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代的皇帝,雖位高權重,至尊至貴,但在職業身份之外也是一個有著七情六欲的人。所以,他們設立個專門的機構,為自己的業余愛好,或者娛樂與游戲提供方便,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為下棋:唐朝在宮內設棋博士
唐朝的李氏皇帝,大多愛好下圍棋。例如,李淵愛好圍棋甚至到了“通宵連日,情忘厭倦”的地步;李世民也是個棋迷,曾專門寫有兩首五言《詠棋》詩,其一是:“手談標昔美,坐隱逸前良。參差分兩勢,玄素引雙行。舍生非假命,帶死不關傷。方知仙嶺側,爛斧幾寒芳。”李隆基更是被史書稱為“多藝”,其中就包括棋藝。宋人陶彀《靖異錄》中記載了一個他和寧王下棋的故事:“明皇因對寧王問:‘卿近日棋神威力何如?’王奏:‘托陛下圣神,庶或可取。’上喜,呼將亭侯來。二宮人以玉界局進。遂與王對手。”可見玄宗愛圍棋之甚。
因為皇帝大多愛下圍棋,所以唐代宮廷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設有棋博士一職,由會下棋的宦官擔任,專教宮人下棋。《新唐書·百官志》載:“初,內交學館……有內教博士十八人,經學五人,史、子集綴文三人,楷書二人,莊、老、太乙、篆書、律會、吟詠、飛白書、算、棋各一人。”內教十八博士中專設有棋博士一人,可見這些皇帝們對圍棋的愛好與重視了。
李隆基還設立了“棋待詔”這樣的官職,用以招攬國內外的圍棋高手,陪自己下棋,或者是參加一些活動、著書立說、弘揚棋道等。
為斗雞:李隆基專設斗雞坊
李隆基還特別喜愛斗雞。他當太子的時候雖然喜歡,但還不敢太過于放肆。等到即位成為皇帝,立馬就在宮中專門修建了斗雞坊。唐人陳鴻《東城父老傳》中就說:“玄宗在藩邸時,樂民間清明節斗雞戲。及即位,治雞坊于兩宮間。索長安雄雞,金毫、鐵距、高冠、昂尾千數,養放雞坊。選六軍小兒五百人,使馴擾教飼。”
唐人筆記中還有一個多次出現的神雞童賈昌的故事。賈昌是一個13 歲的少年,以斗雞之術高超而得到李隆基的超級喜歡。《東城父老傳》中說:“昌入雞群,如狎群小,壯者,弱者,勇者,怯者,水谷之時,疾病之候,悉能知之。舉二雞,雞畏而馴,使令如人。開元十四年,昌衣斗雞服,會玄宗于溫泉,天下號為神雞童。”就這么一個玩斗雞的孩子,唐玄宗出行去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大典都帶著他,“開元十三年,(賈昌)籠雞三百,從封東岳”。
設專職機構以玩耍斗雞游戲,行封禪大典也念念不忘,可見唐玄宗的不務正業與荒唐程度。
為面首:武則天專設控鶴監
圣歷二年(699),已垂簾聽政歷時40 年的武則天似乎是感覺自己有些心力交瘁、力不從心,想解脫一下,于是就在這一年初設立了一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新機構——控鶴監,由面首張易之任控鶴監丞。久視元年(700)又改稱奉震府,以張易之為奉震令。
武則天設立這個機構,一是為面首張易之等提供合法的身份與活動場所;二是為自己提供一個休閑娛樂之處。簡言之,就是武則天尋歡作樂、管理美貌男小三們的專門機構。在里面任職的也都是面首及一些輕薄的文人,極其類似歷代皇帝們的“三宮六院”,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就是這里的“皇后”和“貴妃”。
《新唐書·楊再思傳》中說楊再思“為人佞而智”,每每夸贊張昌宗“人言六郎似蓮花,非也;正謂蓮花似六郎耳”,雖是諂媚之語,亦可見女皇“以容貌幸”的選美標準。所以,這個機構的主要職能就是向女皇提供“男性溫存”;除此之外,它的另一功能是曲宴供奉,“每因宴集,則令嘲戲公卿以為笑樂”。由于是皇帝、面首和寵臣們的內宴,這個地方很快就墮落成一個制造鬧宴、賭博、酗酒等各種荒誕行徑的地方,成為宮中的“海天盛宴”,引起眾多正直大臣的非議。
為養貓:明代專設貓兒房
貓兒房是明代宮廷內的一個宦官機構。出自太監劉若愚之手的《酌中志》在“內府衙門職掌”一節中記載:“貓兒房,近侍三四人,專飼御前有名分之貓,凡圣心所鐘愛者,亦加升管事職銜。” 可見貓兒房之職責是專職養貓,并選拔佼佼者覲獻給皇帝。
因為生在皇帝家,這些貓和人一樣,有專有的名字、稱呼和等級。例如,公的叫“某小廝”,母的叫“某丫頭”,被閹割的公貓一般叫“某老爺”;得到皇帝和后妃們特別喜愛的,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后,該賜名的賜名,該封號的封號。有了職銜的貓就叫“某管事”,就可以“隨同內官同領賞賜”。根據貓的官銜不同,這些“貓管事”還被分為“大管事”與“小管事”,等等。
如果有貓得到了皇帝的特別喜歡,就會生有風光,死有哀榮。嘉靖皇帝就曾特別喜歡兩只貓。一只叫“霜眉”的貓頗通人性,被嘉靖封為“虬龍”。它死后,皇帝傷心不已,下令葬于萬歲山北側,命為“虬龍冢”,并立碑祭祀。為了解除嘉靖皇帝失“霜眉”之痛,貓兒房又千遴萬選來一只獅貓,也頗得皇帝喜歡。后來,這只獅貓也死掉了,“上痛惜,為制金棺,葬之萬壽山之麓;又命在值諸老為文,薦度超升。
皇帝玩物喪志,待畜即厚,待民必薄。海瑞說嘉靖一朝的政治是“吏貪官橫,民不聊生,水旱無時,盜賊滋熾”;老百姓則用他的年號挖苦他,說是“嘉靖嘉靖,家家皆凈”。如此,皇帝混蛋,民怨沸騰,離一個王朝的滅亡也就不遠了。
如今,當人們為了做成一件事,卻苦于自己資源不足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尋找贊助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拉贊助”。
明武宗開旅店拉贊助
當然,這贊助不是你想要人家就會給你的,所以選定一個吸引人的項目,找到合適的贊助者是最起碼的條件,接著就要看該項目最終能否帶來利益的共贏。如果能,支持會繼續,源源不斷;不能,結果可想而知。
歷朝歷代的皇帝用錢,絕不是毫無節制的。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早就為子孫后代定下了每年用錢的數量,如果超過了預算,手頭拮據,他們只能自己想辦法。
明武宗正德皇帝賺錢的方法獨具個性:“強行拉贊助。”他命令宦官在各個城門以及通往京城的官道路口以皇上的名義開設旅店,強行征收“過路費”。
戶部官員天天上折子提意見,可是武宗根本不搭理他們,一意孤行,照收不誤。他駕崩之后,這種強拉贊助的制度也就被廢除了。
武宗的繼任者嘉靖皇帝不喜歡玩樂,也不喜歡旅行,他鐘愛煉丹。皇帝煉丹就得請明星級別的道士協助,因此嘉靖皇帝的開銷也很大。但他平日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于是便采用最消極的方法:“等別人贊助!”坐在家里守株待兔等別人送錢,對一般人來說簡直是癡人說夢,天上掉餡餅!可皇上就不一樣了,上有所急,下必有所應。當嘉靖囊中羞澀時,總會有人悄無聲息地出現,急皇帝之所急,應皇帝之所需。
清代乾隆皇帝喜歡打著考察民情的名義到江南微服私訪,實際上就是休閑散心。每次下江南都得用錢,他的辦法是“招商拉贊助”。
以第六次南巡為例,乾隆讓人早早把消息傳出去,沒過多久,負責管理食鹽批發和稅收的鹽運使就報告,說是一批鹽商自愿捐銀子一百萬兩,贊助皇帝的南巡,并希望面見皇上。乾隆見到這個報告,心頭大喜,這個面子還是要給的,大筆一揮:“鹽商不必再通過鹽運使了,直接在運河邊等候接見吧。”
面見皇帝是榮幸
鹽商們為什么要孝敬乾隆銀子又為什么要面見乾隆呢?首先是因為光榮,一睹龍顏,那是值得幾輩子炫耀的事情,是光宗耀祖造福后代的事。更主要的是當面向皇帝獻媚,并請求政策傾斜。如此兩全其美的事乾隆自然不會拒絕。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2-1089-0.html盤點古代皇帝享樂專門機構:貓有相應的稱呼等級不該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