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增強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就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彰顯了黨中央對就業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是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就業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有效應對各種壓力挑戰,就業優先導向進一步強化,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300萬人,為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從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認識到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適應我國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根本舉措,是人民群眾通過勤勞致富實現自身發展的基本途徑,事關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成色,事關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高度自覺,不斷深化對新時代就業工作規律的認識,堅持并不斷豐富發展積累的寶貴經驗,推動就業形勢持續改善,以高質量充分就業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2024年4月9日拍攝的青海師范大學校園招聘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根本途徑在發展。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自覺地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使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經濟發展穩中向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有堅實基礎,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更好聚焦就業領域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2024年,招聘機構最新數據顯示,隨著技術迭代和產業升級加快,智能制造、電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相關專業人才需求激增,新質生產力正在為就業帶來新機遇、開辟新空間。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努力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穩定和擴大就業容量。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挖掘、培育新的職業序列,開發新的就業增長點,推動高質量發展與就業提質擴容雙向奔赴,提高高質量發展的就業帶動力。牢牢把握就業這個中心環節,推動政策協調聯動、同向發力,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
——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
青年就業不僅關乎個人發展前景,更關乎國家發展未來。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穩就業的重點群體。據統計,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79萬,同比增加21萬,再創歷史新高。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對于整體就業形勢有著重要影響。要堅持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結合國家重大戰略布局、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鼓勵青年投身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拓寬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做到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見習培訓同向聚力,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基本穩定。與此同時,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做好農民工特別是脫貧人口就業工作,切實加強困難群體援助幫扶,精準推送崗位,服務貼心到位。堅持外出務工和就近就業雙向發力,返鄉創業、勞務品牌、職業技能、勞務協作“四輪驅動”,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穩住務工規模和收入水平。構建大齡、殘疾、長期失業等就業困難人員及時發現、優先服務、分類幫扶、動態管理機制,通過堅持市場化社會化就業與政府幫扶相結合,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
2024年 5月28日,在威縣勞務品牌建設單位邢臺威力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學員操作數控機床。 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積極促進供給需求匹配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既要從需求端著手,也要在供給端發力,深入分析一些行業出現用工缺口的原因,從破解“有活沒人干”入手,解決“有人沒活干”的問題。近年來,我國就業持續保持總體穩定,但結構性就業矛盾較為突出,人力資源供給與崗位需求之間存在不匹配現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制造業、服務業加速迭代,個別地方出現普工難招、技術和技能人才缺口較大的現象;另一方面,部分求職者專業不對口、“學非所用”,對新興行業、新崗位知之甚少。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不僅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要注重勞動力市場兩端發力,構建就業與產業相協同、勞動者培養培訓與崗位需求相適應、公共就業服務與市場化人力資源服務相補充的高效聯動機制,健全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等機制,加大項目式、定向式、訂單式培訓,優化培訓項目設置和授課方式,提升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消除專業不對口、所學非所用問題。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與人力資源協調發展,支持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和企業,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挖掘新的就業增長點。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校正一味求穩、求大、求高的擇業心態,以擇業新觀念打開就業新天地。
——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
勞動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力量,保障勞動者權益是維護社會公平和穩定的重要舉措。健全勞動法律法規,規范新就業形態勞動基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保障勞動者權益不是給企業加“包袱”,企業與職工是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就要不斷深化改革,為促進就業、保障勞動者權益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要統籌維護勞動者權益和企業發展,提升勞動關系治理能力,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在企業發展基礎上提升勞動者權益保障水平,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完善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工資決定、合理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健全最低工資制度,完善企業薪酬調查信息發布制度,促進企業工資分配向關鍵崗位和一線崗位傾斜。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采取多種手段維護好快遞員、網約工、貨車司機等就業群體的合法權益。加強市場監管和勞動保障監察執法,集中整治勞動用工和人力資源市場領域突出問題,加強對企業的指導,有效治理就業歧視、欠薪欠保、違法裁員等亂象,讓法律和制度為勞動者權益保駕護航,為勞動者就業創造良好環境,讓廣大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
就業,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系著經濟大局。堅持把就業當作民生頭等大事來抓,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制度機制,增強工作合力,努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就能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單位:安徽省委組織部研究室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8103-0.html以高質量充分就業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下一篇: 傳承與創新讓千年古都煥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