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爾濱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開幕式歡迎宴會上的致辭中強調,“要堅守安寧和睦的共同夢想,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貢獻亞洲力量。要堅持繁榮發展的共同追求,為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注入不竭動力。要實現交融相親的共同心愿,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論述深刻表達了中國以體育促進與各國各地區交流合作的真誠愿望,充分彰顯新時代中國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和平與進步的責任擔當。
2月7日,中國體育代表團在開幕式上入場。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堅守安寧和睦的共同夢想,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貢獻亞洲力量。世界多極化是歷史發展的大勢,也是歷史進步的方向。冷戰結束以來,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調整,一批發展中國家抓住歷史機遇實現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數據顯示,2008年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51.3%,實現了對發達經濟體所占份額的超越;2022年其份額進一步提升至58.3%,比發達經濟體所占份額高出16.6個百分點。同時,廣大發展中國家持續加強團結合作,東盟、非盟、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拉共體等合作機制不斷發展,進一步增強了對地區和全球事務的影響力,使世界多極化進程呈現出不可逆轉的勢頭。
主權平等是國與國規范彼此關系最重要的準則。習近平主席強調,主權平等,真諦在于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主權和尊嚴必須得到尊重,內政不容干涉,都有權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國際關系實踐一旦偏離了主權平等原則,就會帶來不公和動蕩。各國主權平等不能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應落實到處理國際事務、完善全球治理的實踐中。不能再允許個別或少數大國壟斷國際事務,不能再允許以實力地位把國家分成三六九等,不能再允許誰的拳頭大誰就說了算,更不能允許有的國家必須在餐桌上、有的國家只能在菜單里。要確保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能在多極化進程中平等參與,享受權利,發揮作用。
有序是世界多極化的重要保障。多極化進程應當成為各國團結而不是分裂、對話而不是對抗、合作而不是沖突、共贏而不是多輸的歷史進程。當前,國際社會對“合作赤字”“秩序赤字”的擔憂明顯上升。將多極化與“無序”畫上等號的論調,與個別大國明里暗里散布所謂“霸權穩定論”密切相關,這種“霸權治下的穩定”既不符合客觀事實,也不符合國際社會對公道正義的追求。推動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必須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普遍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是處理國際關系的根本遵循,也是國際秩序穩定的重要基石,在推進世界多極化的進程中必須毫不動搖加以維護。
和平是發展的前提,安寧是繁榮的基石。亞洲已經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地區,經濟總量占全球的40%,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70%。亞洲的和平不僅是亞洲人民的福祉,更是世界和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格局深刻調整的今天,亞洲各國應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則,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分歧,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攜手應對各類安全挑戰,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2025年1月22日,游客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園區內游玩(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堅持繁榮發展的共同追求,為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注入不竭動力。全球經濟深度交融,聯系緊密,經濟全球化的走向關乎世界各國的發展前景與人類的未來命運。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的,“要正確引導經濟全球化方向,攜手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推動經濟全球化進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新階段,更好惠及不同國家、不同群體。”
普惠包容是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冷戰結束以來,經濟全球化極大地促進了貿易繁榮、投資便利、人員流動和技術發展,推動了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新興市場國家的群體性崛起。然而,近年來,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抬頭,內病外治、轉嫁矛盾等現象令人擔憂。部分國家為了一己私利,背離經濟全球化發展潮流,以冷戰思維甚至殖民主義思維,以大壓小、以強凌弱、以富欺貧、以鄰為壑,給全球經濟蒙上了一層陰影。
經濟全球化是普惠的,應順應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訴求,解決好資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失衡問題。從全球范圍來看,發達國家總體處于有利的中心地位,攫取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絕大部分紅利,而發展中國家盡管在經濟全球化中得到了實惠,但總體處于不利地位,受到許多不公平不公正的政治經濟待遇,發展赤字嚴重。“計利當計天下利”,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紅利應惠及世界各國、造福各國人民,讓更多國家、更多民眾共享發展成果。
經濟全球化是包容的,支持各國走出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同時攜手開創全人類的共同發展。世界各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與發展道路不盡相同,推進經濟全球化,不可能整齊劃一、千篇一律。我們要反對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抵制歧視性、排他性的標準、規則,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推動各方互諒互讓,照顧彼此利益關切,破解阻礙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結構性難題,保持全球經濟增長活力與動力。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繁榮是亞洲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亞洲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應積極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強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促進區域經濟的互聯互通,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讓經濟全球化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各國人民。
實現交融相親的共同心愿,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作出更大貢獻。每一種文明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文明互鑒,就是要讓這些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互鑒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實現交融相親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只有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交融相親,才能打破文明隔閡,消除誤解與偏見,促進各國人民心靈相通,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實現交融相親必須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每一種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文明差異不是世界沖突的根源,而應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我們應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和偏見,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對待不同文明,欣賞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內涵。
實現交融相親始終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不同文明的最大公約數。中國呼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從不把自己的價值理念強加給他國,而是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堅持以真誠對話消弭隔閡與誤解,以兼容并蓄實現共同進步,攜手繪就人類歷史的宏偉畫卷。全人類共同價值得到國際社會廣泛理解和支持,其影響正在持續擴大。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亞洲是世界多彩文明的匯聚之地,不同文明在這里交相輝映。在文明交流互鑒中,亞洲各國應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尊重不同文明的差異,促進民心相通。通過文化交流、教育合作、旅游合作等多種形式,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推動亞洲文明的傳承與發展,讓人類文明的百花園綻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光芒。
亞洲的未來屬于亞洲各國人民,亞洲的繁榮需要亞洲各國的共同努力。堅守安寧和睦的共同夢想,是我們面對國際風云變幻的堅定信念。堅持繁榮發展的共同追求,是亞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實現交融相親的共同心愿,是亞洲文明繁榮進步的關鍵所在。為了亞洲的共同愿望和追求,讓我們緊密團結起來,以亞冬會為新的起點,以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論述為指引,同心筑夢,在共謀繁榮發展文明的道路上昂首前行,共同創造亞洲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30-16033-0.html【理響中國】攜手共創亞洲更美好未來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