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網訊 朱家角古鎮是上海地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鎮,2004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每年接待游客數量以百萬計。她擁有景區和社區兩塊“標簽”,也是本土7千多位居民群眾共同的家園。
雖然朱家角古鎮在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都有一些知名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發展,古鎮區旅游消費面臨一些現實困難,例如,景區內商業業態多數較為低端,且同質化嚴重;古鎮的“人流”較難轉化為帶動消費的“客留”,等等。
根據青浦區委、區政府對朱家角古鎮的功能定位和工作要求,我們立足“時間維度、文化維度、民生維度”三個維度,加快古鎮更新迭代,讓朱家角從“遠近聞名”向“名副其實”轉變,把朱家角古鎮建設成建筑的“博物館”、旅游的“集散地”、群眾的“溫暖家”。
立足“時間維度”,讓建筑表達契合大眾需求
朱家角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現存明清建筑1000多棟,其中歷史文化特色建筑12處,非物質文化遺產5項,石橋36座,文物點91個。通過對古鎮文化產業的調研,我們認為,歷史建筑對于市民游客還是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要在風貌保護的原則下,把新時代的運營理念、運營模式嵌入到古建筑中,成為又一個兼具人文情懷的“綜合體”,讓建筑“可閱讀”成為歷史建筑與新時尚的最佳結合方式。
近期,本地區最早的郵政機構、華東地區保留下來唯一的大清郵局舊址——“大清郵局”向“書信博物館”進行了轉型升級,供市民游客書信體驗、文創選購、休閑漫游,成為古鎮老街里又一處打卡新地標。作為見證了糧油業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糧倉”,在改造成為“一尺花園”輕餐飲場所后,歷史建筑“可閱讀、可體驗”的經營業態受到大眾青睞。
接下來,我們還是要繼續對一些“沉睡”的歷史建筑進行開發利用,以新的方式、新的形象面向大眾、融入新時代,歷史建筑“多點開花、交相輝映”的局面正在徐徐鋪開。
立足“文化維度”,讓文旅產業更具品牌特色
作為景區,如何更好地運營和管理,讓古鎮的文旅產業喚發出勃勃生機,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我們認為,除了在歷史建筑上做好文章外,還需要通過“騰籠換鳥”,對高端的業態進行有針對性的布局,規范和發展民宿產業,并適時組織和舉辦有影響力的文化產業活動,打造本土特色的文化場景,進一步打響江南文化品牌,將人流導入到古鎮乃至周邊地區的消費場景中去,促進消費市場發展,發揮出旅游“集散地”的功能。
在連續多年舉辦上海朱家角水鄉音樂節的背景下,去年,我們積極推動了一些有影響力的特色文化活動,例如,舉辦水橋婚禮朱家角專場秀、承辦了2023上海青浦咖啡文化周。又比如,我們與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在景區內聯合推出“超沉浸演出”項目,將沉浸式表演與當地人文歷史、民風民俗相融合,升級古鎮消費場景,為游客打造獨特的游園體驗的同時,也為古鎮居民帶來全新的生活氛圍。
下一步,我們還將深入探索,與市場主體加強合作,充分挖掘本土特色資源,將一部分活動主導權交給市場,引入一批更具特色、更有亮點的文旅產業項目。
立足“民生維度”,讓城市更新更顯民生溫度
面向長期生活在古鎮區內的居民,如何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到景區的場景,更幸福地去生活,是我們的重要職責。為此,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城市理念,不斷賦予朱家角“幸福社區”工程項目新的工作內涵,無論是在日常管理方面,還是社區改造方面,都要根據群眾的訴求來推動項目、開展工作,讓群眾能夠在身邊的變化中收獲“滿滿的幸福”。
2023年,我們把朱家角“幸福社區”2.0版本持續推進下去,開展好背街小巷微治理工作。按照《朱家角古鎮街巷精細治理導則》的標準,結合走訪調研收集的區域內群眾的訴求內容,我們對古鎮區內的東湖街、漕河街、西湖街、漕港灘等重要路段進行改造提升,在不影響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對一些與古鎮風貌“格格不入”的實物加以“整治”,帶給群眾更加和諧的視覺畫面。同時,我們建立的背街小巷志愿巡查隊也在為小巷的干凈整潔而奔波努力,共同為游客和居民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后續,我們會將群眾的現實需求融入到“城中村”改造的項目方案中,在兼顧歷史風貌保護的前提下,讓改造區域發揮出城市功能,補上城市發展短板,讓群眾擁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朱家角鎮黨委書記 喬惠鋒)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6089-0.html“老瓶”如何裝“新酒”?古鎮蝶變需要立足三個維度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上海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