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工業總產值突破600億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鮑筱蘭 1月3日,上海市召開智能工廠建設工作推進會,大會對上海智能工廠建設成果進行重點推介,總結智能工廠建設經驗,突出建設亮點特色,提出智能工廠建設的“上海方案”。上海市副市長陳杰出席會議并講話,市政府副秘書長莊木弟出席會議并發布新一批市級智能工廠名單。
上海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智能制造系統集成解決方案輸出地和智能制造核心裝備產業集聚區,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工業總產值突破600億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連續三年蟬聯“中國先進制造業城市發展指數”全國第一。
上海市副市長陳杰出席會議并講話。
陳杰指出,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智能制造是著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一招,是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一環,將智能工廠作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加快智能工廠建設,是上海超大城市推動新型工業化的必然選擇。
通過系統性推進智能制造發展,上海智能工廠建設主陣地不斷鞏固、智能制造生態朋友圈持續擴大、創新發展政策工具箱逐漸完備。2023年度上海共11家單位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33家單位62個場景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獲評工廠數和場景數均位于全國城市首位,全市國家級智能工廠和場景總數實現“雙倍增”。其中汽車領域21個場景入選名單,總數和入選比例(占本市34%)全國第一,上海汽車產業智能制造全場景建設成效凸顯。
目前,上海已累計培育3家國家級標桿性智能工廠,19家國家級示范性智能工廠,60家單位111個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已建成智能工廠的生產效率平均提升50%,運營成本平均降低30%,帶動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3.8%。汽車等重點產業智能制造全鏈條、全場景建設成效凸顯。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莊木弟發布新一批市級智能工廠名單。
據了解,智能工廠建設對先進制造業的支撐能力日益增強。通過智能工廠建設,智能制造技術和工藝加速突破,目前上海已牽頭國家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37項,實現“卡脖子”關鍵裝備、核心部件與工業軟件突破40余項,實現新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新軟件首版次超300余項,有力推動了產業鏈關鍵裝備、材料和軟件的自主可控和創新應用,有效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夯實制造業發展堅實底座。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據悉,上海通過搭建“需求發布+揭榜掛帥+產融合作”平臺,已累計為智能制造創新企業和智能工廠建設提供超500億元專項額度。
為加速觸發上海智能制造創新高地和金融資源聚集地同頻共振,持續探索智能制造產融合作新機制模式,上海市智能制造產融合作生態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在會上成立。聯合體首批成員單位包含上海電氣自動化、上海移動等7家智能制造供給側單位以及上海銀行等5家金融服務機構。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張英介紹,“實施智能工廠領航行動”要求。
下一步,聯合體將聚焦智能制造產業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鏈供給鏈鏈式轉型等,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互動融合,夯實上海制造業發展底座;同時也將面向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加快推出具有產業特色的“轉型解決方案+金融解決方案”定制化套餐產品,做到一窗受理、一站解決,打造智能制造產融合作的“上海范式”。
目前,上海已形成橫縱結合的智能工廠建設工作機制。橫向組織市級10個委辦局、16個區、3個管委會、8個集團、5個在滬央企,形成主要領導掛帥的智能工廠推進專班。縱向構建國家、市、區聯動的金字塔型培育體系,聯動各項政策,創新機制,構建智能工廠建設一體推進體系。
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上海將智能制造作為促進長三角協同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用機制保障推動長三角產業鏈協同創新、促進長三角城市群共同發展。如2022年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牽頭長三角相關職能部門,聯合長三角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12家企業,打造“全長三角造”工業機器人,已累計推出4個型號,銷售超過2300臺,成功應用于新能源汽車整機、鋰電、光伏等行業,推動國產智能裝備實現“能用”、“敢用”、“好用”。
上海市智能制造產融生態聯合體成立,集成商代表、金融機構代表共12家。
上海將以智能制造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為國家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注入上海動能,貢獻上海力量。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張英介紹,上海將落實市政府工作報告“實施智能工廠領航行動”要求,推進“20035”工程,即到2025年新建設200家智能工廠、20家標桿工廠,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智能制造評估診斷、重點企業數字化網絡化、重點鏈主企業智能化全覆蓋這三個全覆蓋和智能制造標準制修訂數、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應用場景推廣數、工業機器人產量、智能制造新技術突破數這五個智能制造核心指標倍增。
為實現上述目標,上海將具體做好五個到位:一是“一業一策”謀劃到位,根據不同行業實際情況,推出定制化解決方案,找準智能制造“最后一公里”。二是“一業一專”支撐到位,圍繞六大重點產業,成立智能制造專業委員會,提供“智庫大腦”。三是“一業一標”規范到位,支持鏈主企業,牽頭制定全產業鏈智能工廠建設指南,推動上下游智能制造整體水平提升。四是“一業一融”服務到位,鼓勵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基金等參與智能工廠建設,探索產融合作新機制模式。五是“一業一群”發展到位,引導各區在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中彰顯特色,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集群式發展。
會議現場。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延鋒金橋飾件、上海電氣自動化、中移上海產業研究院等進行交流分享,2023年度國家級、市級智能工廠名單,浦東新區2023年度智能工廠建設白皮書同步發布。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市人力資源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金融監管局、市國資委,各重點區(管委會)相關負責同志,市智能制造重點企業、金融機構、智庫單位代表參加會議。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5893-0.html上海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 提出智能工廠建設“上海方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太陽活動周“最強耀斑”來襲,相當于10萬次強火山爆發真相究竟是什么?
下一篇: 上海發布優化博士后發展綜合環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