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鮑筱蘭 在生成式AI技術重塑翻譯行業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技術創新與人文價值的有機統一?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高端翻譯人才,更好地服務中國對外開放和全球文化交流?6月23日至24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主辦“2025年國際經貿金融及機構翻譯會議”,來自世界各地的翻譯學界權威、行業領軍人物和教育專家,共同探討人工智能時代下翻譯技術的革新與未來發展。
AI與翻譯技術賦能
“真正的教育創新,既要擁抱技術變革,更要守護人文精神。”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汪小帆教授表示。當前,全球正處于人工智能產業化與治理協同推進的關鍵階段,人類獨有的創造力、情感共鳴能力與社交智慧愈發彰顯珍貴價值。在AI時代浪潮中,高等教育要以技術賦能,以人文鑄魂,錨定育人初心。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汪小帆校長表示,真正的教育創新,既要擁抱技術變革,更要守護人文精神。
“面對中英語言間的文化鴻溝,只有人類譯者才能精準傳遞中國文化的精髓與深層理念。”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說,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工翻譯在跨文化傳播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
澳門中西創新學院校長仲偉合教授提出,未來譯者需成為“語言能力+跨文化素養+AI駕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以服務全球化背景下的經貿、金融與法律需求。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助理胡開寶教授分析認為,AI將重塑翻譯行業格局,基礎翻譯需求下降,但精通雙語、深諳文化差異并能有效運用AI工具的高端人才將成為國際傳播的中堅力量。
生成式AI與翻譯實踐
會議圍繞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翻譯領域的應用展開深入討論,關于翻譯倫理,廣外高翻學院院長藍紅軍教授指出,批判性思維是保障翻譯質量與文化多樣性的倫理基石;香港恒生大學蕭世昌副教授提出,需建立更智能的人機協作解決方案。關于金融翻譯,澳門大學李德鳳教授提出“任務驅動、過程導向”的教學法,助力學生適應AI時代的金融翻譯需求。對于法律翻譯,中國政法大學張法連教授探討了AI技術帶來的機遇與風險,呼吁構建規范化的技術應用體系。浙江大學屈文生教授在談到商事法律翻譯實踐時提出,翻譯史研究應突破傳統范式,探索基于歷史語境的新型研究方法。
東西方學者共話翻譯未來
來自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的Daniel Gallego-Hernández教授通過跨大洲金融翻譯研究揭示學術與實踐的異同,為全球金融溝通搭建認知橋梁。上海外國語大學耿強教授則通過數據分析,揭示了元數據研究范式正在重塑數字時代的翻譯史學,為翻譯運動提供多維分析視角。北京語言大學王立非教授提出,商務翻譯能力建設顯著推動中國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特別是在ICT領域成效突出。
2025年國際經貿金融及機構翻譯會議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舉辦。
會議還設有多個分論壇,聚焦AI與行業應用,來自中國、澳大利亞、西班牙、法國等8國的學者圍繞“AI時代譯員角色”“生成式AI教學應用”“翻譯質量評估”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既有宏觀趨勢分析,也有具體案例分享。
本次會議為AI時代的翻譯研究指明了方向,更彰顯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在推動國際翻譯教育與技術融合中的主動思考和擔當。未來,學校將繼續培育兼具“技術能力”與“人文情懷”的復合型翻譯人才,為提升國家敘事的國際傳播效果、賦能AI智能時代翻譯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人才動能。
“在AI驅動的新時代,翻譯已超越語言轉換,成為文明互鑒的紐帶。”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副校長毛祥東表示,期待與全球同仁攜手,致力于培養融通“技術、文化、價值”三維度的應用型復合型翻譯人才,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8-17038-0.htmlAI時代翻譯的革新與未來 2025年國際經貿金融及機構翻譯大會在上海舉辦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東航上?!滋m航線首航,每周中意往返航班量增至46班
下一篇: 攜手共進深化滬青全方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