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將多個服務器組成一個集群,提供冗余,例如:Hadoop集群、Kubernetes集群、Kafka集群、MySQL集群...等。
如下圖所示:
圖片
通過將多個服務器、或節點,組合成一個集群來實現,當某個節點出現故障時,其他節點可以接管其工作,從而確保服務的連續性。
比如:大型網站都是集群的時代,Web服務器集群、應用服務器集群、后端的服務器集群...等等,當別的服務器故障時,集群的其它服務器,仍然能夠正常提供服務。
所以,高可用集群架構,在現代IT基礎設施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夠顯著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通過將請求分發到多個服務器上來平衡負載,確保任何一臺服務器發生故障時,其他服務器可以繼續處理請求。
如下圖所示:
圖片
比如:上面的多臺后端服務器,如果“應用服務器1”故障了,負載均衡檢查到“應用服務器1”掛了,直接會切換到別的“應用服務器2”、“應用服務器3”.
通過這種負載的方式,提高了系統高可用性、和可擴展性。
可以使用專用硬件設備(如:F5、Citrix ADC...)進行負載均衡,也可以使用軟件成本低的:Nginx、LVS、HAProxy...等等。
數據備份高可用性是企業數據管理中的關鍵環節,很多時候被低估了,比如:數據是最重要的,就需要數據定期備份。
以及,如果發生了突發事件,可以從備份的數據里,迅速恢復系統、和數據。
常見的備份,比如:
可以備份到本地,也可以多備份一個到“云端”,這樣多個備份,可以更好的保證數據安全。
在熱備方案中,一個備用服務器實時同步主服務器的數據,當主服務器故障時,備用服務器立即接管。
當主系統發生故障時,自動、或手動將工作負載切換到備用系統的過程。
優點:
故障切換時間短,能夠快速恢復服務,減少停機時間。
缺點:
成本高,需要配置、與主系統相同的備用系統,增加了硬件成本。
在數據庫中,主從復制可以通過一個主節點(Master)、和一個或多個從節點(Slave),來實現數據的復制、和容錯。
如下圖所示:
圖片
主從架構,很多時候,不僅可以解決“讀多寫少”的場景。
還可以更好的解決可用性的問題,當主節點出現故障時,從節點可以接管。
將系統部署在多個地理位置不同的數據中心,以在一個數據中心發生災難時,其他數據中心能夠繼續提供服務。
比如:現在大家熟知的各大長,大部分都會有多數據中心。
國內的,比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都會按照地域來建立數據中心。
比如:兩個、或多個數據中心同時提供服務,支持負載均衡、和故障切換。
在某個數據中心發生災難時,能夠迅速切換到其他數據中心,從而,更好的保證業務連續性。
使用自動化工具、和技術來,監測系統組件的健康狀態,并在檢測到故障時自動進行故障轉移、或重啟,以減少對用戶的影響。
實施全面的服務監控機制,通過監測系統負載、和性能指標自動調整資源,以應對突發流量和負載變化,保證系統穩定運行。
這些高可用性解決方案:可以根據具體的業務需求、和應用場景進行選擇、和結合使用,以保障系統能夠持續提供穩定和可靠的服務。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6-93856-0.html高可用解決方案詳解(八大主流架構方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什么是RPC框架?實現原理呢?與SOA、REST有啥區別?
下一篇: UseState是干啥的?有哪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