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 日消息,在芯片制造完成后,工程師會對芯片進行一系列測試,包括測量其時鐘速度、功耗、可用核心數量等關鍵性能指標。根據這些測試結果,芯片會被分級分類,這一過程被稱為“芯片分級”(Chip Binning)。性能卓越的芯片會被歸入高端類別,并以高價出售;而那些未能達到頂級標準的芯片則會被歸入較低的類別,價格也會相應降低。例如,一個擁有一個缺陷核心的八核芯片可能會被當作七核芯片出售。
近日,一位 Reddit 用戶 AVX512-VNNI 在臺積電位于南京的 Fab 16 工廠附近的垃圾箱中意外發現了一片硅晶圓。這片晶圓是芯片制造的基礎材料,而南京的 Fab 16 工廠主要生產 12 納米及成熟工藝節點(如 16 納米和 28 納米)的芯片,而非那些先進工藝節點芯片,如 4 納米、3 納米,以及臺積電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模生產的 2 納米芯片。
盡管每片晶圓可以切割出數百個芯片,但 AVX512-VNNI 發現的這片晶圓卻無法被制成供人工智能公司使用的 GPU 芯片。這是因為該晶圓是一片測試晶圓,其上配備的是虛擬電路,主要用于測試用于蝕刻晶圓電路的光刻機。這些測試晶圓在芯片制造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它們本身并不具備實際的商業價值。
IT酷哥注意到,這一發現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一些用戶建議將這片晶圓裝裱起來,像藝術品一樣掛在墻上展示。不過大多數回應都是以玩笑為主,甚至有人調侃說可以用鉆石刀片的披薩切割器來切割晶圓。不過,由于晶圓上芯片之間的間距僅為 0.5 毫米,真正切割晶圓需要極高的精度,遠非普通的披薩切割技術所能勝任。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6-135137-0.html網友在臺積電工廠附近垃圾桶撿到晶圓,但無法制成 GPU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