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消息,最近一女子呼喚貓咪的視頻火了,讓一眾網友吵翻了天。
寵物博主@首席烤魚官(我家小貓叫咕嚕)在視頻中呼喚自己的小貓咪,但她叫出的到底是“咪咪”還是“咕嚕”?不同網友有不同的判斷。
有人只聽到了咪咪,有人只聽到了咕嚕,還有人這兩個聲音都能聽到。
對此,科普博主@畢導 解釋說:每段音頻的頻率范圍其實是很廣的,同時包含高頻部分和低頻部分。
以2000Hz為界,將音頻分為高頻和低頻兩個部分,單獨播放2000Hz以上的高頻部分,是“咪咪”,單獨播放低頻的部分是“咕嚕”。
有些人耳朵對高頻敏感,就容易聽到咪咪,有些人不那么敏感,聽到的就是咕嚕。而且同一個人聽到也會來回切換。
如果吧原素材整體升高12個半音,你可能更容易聽到“咪咪”;降低12個半音則更容易聽到“咕嚕”。
其實,類似的事件2018年就曾發生過一次了,就是著名的Laurel和Yanny事件,也是同一段錄音聽出了兩個不同的發音。
科學家通過聲紋分析發現,原來兩個發音都有,只是頻率不同。而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高頻聲音的敏感度會下降,聽覺也會隨之改變。所以,聽到不同的聲音也許和年齡和聽覺敏感度有關。
博主@安森垚(yáo)從語言學、物理學和發音的角度進行了更詳細的科普,這個現象叫“共振峰錯覺”。
大腦神經元通過歸類相似共振峰的音,幫助我們分辨各種音節。而“咕嚕”的元音“u”和“咪咪”的輔音“m”恰好有類似的共振峰,加上背景雜音的尖銳共振,導致聽覺上的混淆。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25-38745-0.html“咪咪”還是“咕嚕”吵翻 科學解答來了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