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聯合印發《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按照“建什么、怎么建、誰來建”的思路,從建設內容、建設方法和保障機制等方面構建了數字鄉村建設框架。數字鄉村建設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行動,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力抓手,更為全國各地發展智慧農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可能。
如何更好地讓數字經濟在鄉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各地在行動。比如,山西省將遴選一批鄉(鎮),在升級數字基礎設施、創新發展智慧農業、探索數字經濟和網絡文化新業態、打造數字治理新模式、提升公共服務效能等方面開展試點建設;重慶市提出開展“智慧農業·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抓好“郵運通”試點。各地的探索和經驗值得借鑒。
加強數字農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近年來,我國發布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等政策,為各地數字鄉村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機遇。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數字發展有快有慢是實際情況。以數字帶動鄉村振興,需發揮好各級政府的引領作用,因地制宜優化頂層設計,打造多元治理結構。東部地區的數字技術、市場和產業優勢顯而易見。西部地區的低成本和資源優勢也不容小覷。可引導各地區之間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促進機制。
做好“軟硬”兼顧,將科技和人才作為關鍵抓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造數字鄉村可以科技為底,強化農業設備支撐,完善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大力發展農業新業態,加快數據要素流轉,使得數字技術向農村地區生產、生活、治理、服務等全面滲透,逐步實現鄉村數字化,從而打破城鄉數字壁壘,進一步暢通城鄉經濟循環。人才是第一資源,發展數字鄉村要靠人才。各地可通過引導“新農人”返鄉就業創業和提高農民積極性等措施,進一步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同時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與知識更新,提供就業幫扶信息,提高技能素質,增強農民適應數字時代的能力,授人以漁。
建設數字鄉村需要久久為功。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AI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革命進步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和重要的新動力。如今,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三農”服務的各個環節,智慧農田、智慧牧場、智慧大棚等新型農業生產載體建設蔚然成風。這些變化正促進鄉村生產生活更加便捷高效。今后仍需持久用力,推動數字經濟在廣袤鄉村開花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梁 婧)
本文鏈接:http://www.tebozhan.com/showinfo-16-93336-0.html抓住數字鄉村發展新機遇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郵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未來產業成長不斷加速——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一線調查
下一篇: 科技+文化“復活”館藏千年文物